本帖最後由 文曲 於 2013-7-26 11:19 編輯
【周易卷之三繫辭下傳第三章心得】
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
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者也。
我的直譯:
是故易者,象也。
正確原因改變者,外觀、狀態。
象也者,像也。
外觀、狀態同樣,相似。
彖者,材也。
論卦義的文字者,資料。
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
交錯者,功用、成果時間裡有所行為者而已。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者也。
正確原因美善的、幸運的、有利的不祥與災禍成長與滋長並且事後懊惱、追恨捨不得者。
老師的直譯如下:
是故易者,象也。
此所以改變者,外觀、狀態如此。
象也者,像也。
外觀、狀態如此者,相似如此。
彖者,材也。
卦義者,資料如此。
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
交錯如此者,功用、成果時間裡面此有所行為者如此。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者也。
此所以美善的、幸運的、有利的不祥、災禍成長、滋長至事後懊惱、追恨捨不得、過分愛惜者如此。
我的心得與理解如下:
這篇作者又再說改變,交代改變的定義,要讓後學之人明白什麼是改變,他就提出如果改變就是要從它的外觀與狀態的突然改變、情境等綜合信息,聯繫到自己所需與選擇,就要從這些信息中判斷做與不做、要與不要,要懂一些細微的事物的更動,來判斷這個信息點,才能準確捕捉到天地更動的信息,如果不懂那就沒有辦法懂天地之法則,每個人有自己獨立空間,從自己的獨立空間感受這些外觀、狀態改變的信息,天地給我們只有外觀與狀態而已,但要明白它的內涵。
外觀與狀態的定義,是以相似論述歸類,我們用很多自己感受認知的,映像、味覺、感覺、嗅覺、色澤、等等來表達轉述自己對當時情境描述,例如一個人在廁所裡聞到臭味很正常,但是在自己所在的獨立空間突然聞到和廁所裡聞到臭味相似的味道,那麼在自己獨立空間裡面是沒有廁所的,但突然有臭味,給別人轉述自己當時感受的味覺,用相似的廁所臭味來描述給別人聽,讓別人也能感覺你當時的所感,使其有身臨其境之感,人的知識水平越高,見識越廣,那麼他說描述的就更精準,這裡用相似來描述自己所感、所體會而已。
『彖者』卦義的定義,用三般卦變384情境來解釋,這些情境是資料庫而已,當我們自己如果能懂並且融會貫通後可以用現在文撰寫無窮盡的情境。
交錯的定義,由陽變陰、有變沒有、雌雄、消長等等這些隱含了交錯之意,這些交錯是天地給我們的交錯信息,看懂與不懂,如果懂交錯之理就能明白天地在當時所刻應的信息,懂了就能運用如神妙不可言,但如果不能洞察這些信息,豈能料事如神,在什麼時間裡面做什麼事,是因為時間的更替而在改變,例如我們在學習就要配備書、筆、紙、張等,在相約的時間裡面才有老師講課,在游泳要在水池或在海邊並且配備泳衣救生服等物件,要看天氣也就是要選擇相應的時間,例如我們在【解惑周易經閱讀】教室這個網絡空間上課,就要相約每周二晚七點開始,如果早就換沒有開始,如果來晚了就上完課了,沒有在相應的時間裡面去做,就沒有得到應有的知識,也就沒有成果,只有在相約定的時間裡面才有效果,所以時間產生功用與成果,依據功用與成果選擇時間裡面程序此有所行為。
一切都從順利與不順利,就會產生懊惱與追恨進而發生捨不得與過分愛惜,這是人的通病『貪』而產生這些情境,人啊永遠貪婪,想自己的財富越多越好,官越來越大,自己永遠年輕不老,作者提示出人之心永遠『貪婪』,但天地不會憐憫這些人的貪婪之心,而在分秒闔闢更替,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