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2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社會生態系統】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4-16 15:27: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社會生態系統

 

傳統學說對自然生態系統之管理,常將人類系統與自然系統分開來探討;

 

晚近,在探討氣候變遷因應研究方面,則特別強調「社會-生態系統」(Social-EcologicalSystems,SESs)之互動與複雜度;

 

學者研究亦指出,理解社會系統與生態系統之互動(interaction)、共同演化(co-evolution)及調適循環(adaptivecycles),是提昇環境系統韌性(或稱「回復力」,resilience)與永續性的重要關鍵。

 

「社會-生態系統」之整體探討,有助於瞭解不同尺度(全球、區域至地方尺度)及社會文化背景下,面臨環境變遷或自然災害衝擊時之社會脆弱度(socialvulnerability)與調適方式。

 

為能在環境變動下作出最佳的調適,若能瞭解當地的文化背景及歷史經驗中產生的「在地知識系統」(localknowledgesystem),以及其與生態資源之相互依賴及互動模式,則有助於環境治理者得以藉由地方參與,提昇社區及機構進一步之調適與回復力,並進而提昇社會整體之量能(capacity-building),作為風險管理及邁向永續發展之基石。

 

由於「社會-生態系統」之複雜度與社會文化差異性,國際上關切「脆弱度」及「韌性與回復力」之研究機構於近十年來積極推動該系統的相關研究,並納入調適機制。

 

例如全球「韌性/回復力研究聯盟」(ResilienceAlliance)、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回復力研究中心」(StockholmResilienceCenter)、德國的「社會生態系統」研究院等研究機構,都已有了初步的良好成果。

 

我國除了因應災害成立臨時性的任務編組委員會外(如九二一震災災害重建推動委員會、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委員會),尚未有專責單位對「社會生態系統」進行相關且有深度的探討,需要急起直追。

 

臺灣擁有特殊的地理環境,海島型態加上山高水急,對於氣候的敏感度遠比其他大陸型國家來的高;

 

地形與生態之複雜多元,也形成具區域差異性的多元「社會-生態系統」。

 

為因應氣候變遷衝擊,行政院經建會等政府部門已規劃推動「臺灣氣候變遷調適策略」,在全國及地方不同的「社會-生態系統」背景下,提出調節各部門與產業之因應與調適建議,以增強社會及生態系統之韌性。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671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29 15:0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