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頭洋平埔文化園區】 佳里北頭洋(巫女之地)西拉雅族蕭壠社舊社地,此地由台南縣(註1)政府指導,佳里農會為執行單位,規劃為北頭洋平埔文化園區,為發揚在地文化與觀光及產業結合之發展而努力。
前往的交通線路由台17線轉入縣道176線,接佳里區再往番子寮的路上即可達到,也就是位於台南市佳里區市街西北方約2公里的地方,由佳里往青鯤鯓及漚汪兩條道路所形成V字形夾角處。
此地之居民多為西拉雅人後裔,以楊氏居多。
北頭洋平埔文化園區有北頭洋文化館、立長宮、慶長宮、飛砂崙、荷蘭井、望高寮及百年粿葉樹等著名景點。
北頭洋文化館以茅草當建材、公廨復原貌方式設立,館內展示活動及歷史照片、平埔地契、古地圖、食衣住行繪圖、文獻等。
「飛砂崙」,原是平原,相傳兩百多年前突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席捲而來,形成一座沙丘,居民有被埋沒,而荷蘭古井也被覆蓋。
荷蘭井的水質清澄,味道甘甜,日治時期曾被用來製造蘋果水及豆腐,戰後為當地人的重要飲用水源,直到全面供應自來水後,受到淡忘埋沒於沙草堆中。
1998年10月,被挖出重見天日,2001年經保存原貌下設計整修,復其風華飲水思源。
在「飛砂崙」東邊田園有兩座程天與、程國泰父子檔的飛番墓。
傳在乾隆年間此父子的跑步速度,於辮髮上繫有百枚錢幣,亦能超過駿馬而飛奔,皇帝特賜與二人可朝覲天子三次的殊榮,故被喻有「飛番勇士」的美譽。
日治時期,飛砂崙叫做番仔寮山海拔18公尺,地政測量單位在此設置三等三角點及一座木造望高寮。
後來望高寮於戰後損毀,當地有意重建,但因有人怕妨礙地理而作罷,留有三等三角點標示及曾修建過的水泥基座。
目前祭拜阿立祖的祖靈夜祭,在北頭洋文化園區內公廨前。
時間為每年農曆3月28日晚上至29日凌晨。
並舉辦爬竿、射鏢及走標活動競賽;
其中走標吸引國內長跑健將來捧場。
走標從慶長宮出發,路線跨越海澄里再折返終點慶長宮,全程長約達11.75公里。
主要是讓外地人認識北頭洋周邊的地緣關係,路線經過阿立祖祠、番仔厝、老榕樹、飛番墓等處,想像西拉雅族人在草原上身輕「走」如飛的神速。
阿立祖在西拉雅族人的信仰中,祂的象徵物為祀壺、豬頭殼、將軍柱,並無一定的型制,反映出祖靈祭祀融入族人生活中。
平埔族喜歡將自己的小孩,交給阿立祖當契子保護,他們相信阿立祖法力高強。
所以在立長宮公廨正面刻寫著門聯,表達出住民對阿立祖祭祀之特色與虔誠,由鹽分地帶文學家吳新榮先生所撰寫:左聯「一口檳榔祭阿立祖」、右聯「千壺醇酒念先住民」、上批「北頭開基傳蕭壠社」。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84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