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出痘論】
凡孕婦出痘,熱能動胎,胎落則氣血衰敗而不能起發灌漿矣,故始終以安胎為主。
外用細軟之帛緊兜吐上,切不可用丁、桂燥熱之品,及食牛虱毒物之類,以致觸犯。
其條芩、白朮、艾葉、砂仁之類,與痘相宜者,采而用之,其初發熱,則以參蘇飲發之。
痘既出後,則多服安胎飲保之,渴者則用人參白朮散加減,瀉者則用黃芩東加四君子湯內加訶子,血虛者則以四物東加托藥,色灰白而起發較遲者則用十全大補湯去桂服之。
總之,不問輕重,悉以清熱安胎為主。
更有孕婦出痘,正當盛時,忽臨正產者,勢必氣血俱虛,亦只以十全大補湯大補氣血為主。
虛寒者少加熟附,若腹中微痛者此惡露未盡也,宜四物東加乾薑、桂心、木香、黑豆,用熟地黃而去芍藥,蓋恐寒涼有傷生氣,然有當用者,酒炒用之。
若寒戰切牙,腹脹不渴,而足冷身熱者,此乃脾胃內虛,外作假熱也,宜參、 、桂、附、木香之類,一二劑而愈者吉,不愈者凶。
若孕婦肥胖者,則氣居於表而慊於內也,人參可多,黃 宜少,多加帶殼縮砂,切忌脫蒂果子之類。
至有痘漿收靨,忽作泄瀉,口渴飲水,小便短少,其痘胖壯紅潤者,此內熱也,宜用五苓散,內加黃芩、芍藥之類,若至滑瀉不止,食少腹脹而足冷,痘色灰白,脈細無力者,此犯五虛,必死之證也。
凡婦人方產之後,或半月左右逢出痘者,此無胎孕系累,惟氣血尚虛,治宜大補榮衛為主。
若痘出多者,則加連翹、黏子之類。
大便自利者,則用肉果、炮薑之類。
余即照常一例而治,不必多疑,反生他誤。
至於孕婦出痘,在於初出之時胎落者,則血氣雖為大虛,然熱毒亦因走泄。
兼之未經起脹灌漿,則血氣未曾外耗,倘痘非險逆,加以大補托裡,每多得生。
至於收靨之時胎落者,則毒已出表消散,亦多無事。
但重虛而元氣易脫,倍宜補益耳。
若正當起脹灌漿而胎落者,則氣血衰敗,內外兩虛,既不能逐毒以外出,則毒必乘虛而內攻,其為不救者多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