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玫瑰經】 天主教信徒的一種祈禱方式。
以念珠誦念玫瑰經文,是天主教歷來信眾間廣為流行的一種靈修祈禱。
13世紀愛爾蘭的隱修士把根源於日課經中的150首《聖詠》分成3組,各以50顆念珠計數,並以誦念〈天主經〉、〈聖母經〉、〈聖三光榮頌〉替代《聖詠》。
玫瑰經是逐漸演變而成的,現在所熟知的玫瑰經文,已在15世紀末普遍流行。
玫瑰經誦念的方式為:口念1遍〈天主經〉、10遍〈聖母經〉、1遍〈聖三光榮頌〉稱為1端,週而復始的誦念5次為五端,通稱1串玫瑰經,是誦念的基本單位。
共有歡喜五端、痛苦五端、榮福五端及光明五端。
玫瑰念珠的材質有木頭、金屬與玉石,新購的念珠常請神父、主教祝聖,確認聖物的神聖性。
天主教的玫瑰經以念珠作為計算誦念的聖器,印度教、佛教、伊斯蘭教同樣以撥動念珠誦念祈禱的方式。
念珠象徵神聖數字,手握真實的珠子讓心靈超越理性進入神聖的時空。
玫瑰經具有敬禮聖母瑪利亞的特色,天主教官方強調,它本質是一種以基督為中心的祈禱方式,教會的立場,認許玫瑰經是一種有效的祈禱方式,但重複誦念的方式,令部分年輕、知識階層教徒漠視。
除西方傳統天主教徒習慣於玫瑰經的祈禱外,臺灣的天主教徒,尤其是年長女性教徒,今日仍然熱衷於誦念玫瑰經。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4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