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謝平安】 謝平安為漢人社會春祈秋報之遺風。
臺灣傳統漢人社會每年年尾約農曆10月15日前後,各街莊為答謝天公(天神)及境內諸神庇佑該年合境平安、風調雨順、五穀豐收,都會擇吉日、吉時舉辦「答謝平安」祭祀活動,並雇請歌仔戲、布袋戲戲團演戲酬神。
祭祀完成後,晚間家家戶戶準備豐盛酒菜,宴請親戚朋友,當各地賓客蜂擁而至,大街小巷洋溢歡樂的氣氛。
各街莊為籌備「謝平安」祭祀活動,通常於前一年度活動結束後,隨即對著天公(天神)或街莊廟主祀神擲筊,得筊數最高者一名為「爐主」,負責辦理新年度的祭祀事務,得筊次高者數名為「頭家(首事)」,協助爐主辦理相關事務。
頭家最重要任務是向街莊內各戶「題丁」,徵詢境內居民參與意願,有意願者,則向其收「丁口錢」,作為祭祀費用。
丁口錢的收取方式,男女分開計算,男子為「丁」,女子為「口」,傳統社會重男輕女,女子的費用為男子之半,一口等於半丁。
隨著臺灣社會風氣開放,男女平等,丁口錢的費用也相同。
祭祀會場在街莊廟的廟埕或街莊的「公地」,祭祀時間則依爐主的生辰八字而定,一般都在子時(晚上11時至凌晨1時),即一天的開始,或卯時(5時至7時),即破曉時分舉行。
祭祀前,頭家、爐主必須先布置祭場,以供桌架設「天臺」,臺上擺設斗燈及各類祭品;
並至境內各寺廟及附近大廟恭請主祀神來看戲,並接受居民膜拜。
祭典由道士主持,頭家、爐主代表全體居民朝拜,整個儀式約分為三部分,首先恭請天公、三官大帝及境內諸神降臨祭場,其次呈遞疏文及逐一唱讀參與祭典的戶長姓名及丁口數,讓眾神知悉參與答謝神恩的居民,以祈獲得庇佑,最後是恭請眾神領受祭品。
2000年集集大地震,傷亡慘重,社會彌漫一股不安的氣氛,該年各地淡化辦理「謝平安」活動,只祭祀不宴客,從此以後,很難得再看到家家戶戶宴客的熱鬧場面。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