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關子嶺碧雲寺】 【歷史沿革】碧雲寺原名火山廟,又稱「新岩」。
據傳西元1796年清嘉慶元年阿公店應祥禪師,於大仙岩養修三年之後,擇此隱居而設庵,迎觀音菩薩一尊在此奉祀,為本寺創立之元年,隨後番﹝今台南縣(註1)東山鄉﹞之儒生林啟邦等八人,帶一書僮隱居本寺旁,於大岩石上設寮﹝在九股仔菜園學地﹞,歷經八年修學,於西元1807年嘉慶十一年渡海前往大陸福州赴考,師徒十人均上榜,眾徒為了圖報應祥師恩,集資一千元興建本堂,稱『碧雲寺』。
西元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大地震,寺宇大半倒塌,番社庄長即龍華會首屆主事大總理陳按察,不乎大仙寺及碧雲寺管理人廖炭只修建大仙寺而生磨擦,從此就脫離大仙寺而自兩寺寺產與會計分立。
西元1931年民國二十年,寺宇重新改建,西元1954年民國四十三年天公廟峻工,漸而成為香火鼎盛的名剎之一。
【建築特色】寺前為一三開間山門,雖然是鋼筋混凝土構造,龍柱、壁堵及斗拱皆為洗石子堆塑,手法細膩,造形優美,屋頂為斷簷升箭式,形式特殊。
門前一對堆塑日式獅子,造形詼諧。
廟身為拜殿及正殿相連,前者作三川脊,後者為一條龍,燕尾起峭頗大,曲度優美。
拜亭為二通四瓜捲棚式構架,正殿則是三通五瓜形式,木構造的比例嚴謹,造形古樸,充分配襯出古剎的風範。
(一)為南方式建築,高聳的燕尾為其特色。
(二)大門兩側有出生於嘉義的交趾陶名師葉王的作品。
(三)位於枕頭山半山腰,林木蒼翠,極目遠眺,視野極佳,擁有「枕山曉翠」、「麟屏夕照」等十景。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8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