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1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文●關廟山西宮】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4 06:32: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文●關廟山西宮

 

位於台南縣(註1)關廟鄉(註2)的「山西宮」,創建於明鄭時期,當時漢人自台江內海(今安平),溯行新港溪(今鹽水溪)至上游許寬溪(今許縣溪)進入新豐里,開墾當時稱「香洋仔」的聚落(明鄭氏臺灣軍備圖上記載之小香洋民社),並築弼衣潭(今之大潭)蓄水灌田,因得水利之助,很早就發展出聚落,居民為求民安雨順,即建土屋葺茅堂宇供奉關聖帝君,也就將當時關帝廟附近的街道命名為「關帝廟街」,未久,該街又與「舊社街」合併,統稱曰「關帝廟街」。

 

據清康熙五十九年(西元1720年)歲貢生陳文達編纂的《台灣縣志‧卷九》寺廟條云:「在新豐里關帝廟,偽時建」,文中所指的「關帝廟」即今關廟鄉(註2)的山西宮。

 

之後於清康熙五十七年(西元1718年)重建堂宇,至清乾隆二十七年(西元1762年)由知府蔣允焄創建正式廟宇,越三年竣工完成。

 

道光二十四年(西元1844年)發生「郭光侯事件」,關帝廟前後兩殿遭焚毀,於是在清道光二十六年(西元1846年)重建,歷時兩年完工。

 

清咸豐三年(西元1853年)五月一日又遇大地震,除中殿外,其他受災倒圯,至咸豐五年(西元1855年)重修,至咸豐七年(西元1857年)完成。

 

清同治元年(西元1862年),再因地震傾圯,至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修建完成。

 

民國元年(西元1911年),台灣時值日治時期,關帝廟再次修建,民國三年(西元1913年)完工。

 

民國九年(西元1920年),關帝廟街因施行市街庄制度,改稱為「關廟庄」,光復後沿用舊稱,改為「關廟鄉(註2)」。

 

民國二十二(西元1933年)擴建,舊廟現存之龍柱、壁堵之石雕、前殿蜘蛛結網木雕、兩側鐘鼓樓皆於當時施工築造。

 

民國六十三年(西元1974年)經信徒代表大會決議重建新廟,同年農曆九月十五日破土,並將舊廟宇遷建在新殿之北鄰,完整保存舊廟本殿,舊廟址隨即闢為武聖廣場,用於香客停車及民眾閒憩之處,新殿於民國七十一年(西元1982年)十二月八日竣工完成。

 

山西宮分為新廟與舊廟兩部份,新廟採華北式建築,宮內頂上、牆上均刻繪各種華麗藻飾及龍鳳呈祥之物,更刻滿歷代先賢忠孝節義的典範,還禮聘潘麗水大師精繪廟門神彩畫、壁畫。

 

大殿內主祀關聖帝君,配祀馬使爺、註生娘娘、司命灶君及福德正神,大殿二樓為靈霄寶殿,同祀玉皇大帝,並配祀北斗星君、南斗星君。

 

而前殿二樓同祀觀世音菩薩,並配祀天上聖母媽祖娘娘、東嶽大帝,前殿三樓為孔子殿,尊祀至聖先師孔子。

 

而舊廟兩側廟房早已拆除,僅保存正殿,除匾額、柱聯、木聯、石碑、石獅外,現為太歲殿,主祀斗姥元君及六十尊太歲星君,並配祀月下老人及彌勒財神。

 

雖說每個村莊都有屬於自己的村廟,山西宮亦是屬於這類型的「地方公廟」,只是以廟為鄉名的卻不多,所以山西宮不僅是該村的村廟,更可以說是全關廟鄉(註2)居民的共同信仰中心。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3476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07:27 , Processed in 0.10155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