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9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保甲】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2 21:55: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史學●保甲

 

清代為確保地方治安而實施的民防制度。

 

按照編制,每十戶組成一牌;

 

每十牌組成一甲,每十甲組成一保。

 

臺灣早在鄭氏時期已施行保甲,1684年(康熙23年)保甲制度仍被繼續執行。

 

清初臺灣的保甲遇到執行上的困難,只能行於街市,無法行於村庄,其癥結在於村庄分布僻遠,難以相互保結。

 

特別是當時的莠民,或託身於班兵處所,或潛踪蹤草地,橫行鄉里毫無顧忌。

 

1702年臺灣知縣陳璸查覺事態嚴重,力陳臺灣應嚴格施行保甲,以清查兵民雜處的問題。

 

雍正初期,福建巡撫、巡臺御史鑒於偷渡來臺者越來越多,再力陳保甲的重要,並且認為業主比保甲長更貼近移民。

 

於是諭令業主之下的管事,充任各庄的保長、甲長,專門稽查遊民。

 

1737年(乾隆2年)的《大清會典》明定:臺灣官員若對保甲奉行不力,以「失察偷渡例」議處。

 

19世紀以後臺灣仍實行保甲制度,但因移民社會的特殊環境,負責推行保甲之人,不限於保長與甲長,也包括在新竹山區出現的墾戶首,以及桃竹苗地區家族的族正。

 

保甲制度因係鬆散之地方組織,實施至清朝中葉已弊端叢生。

 

《臺灣縣志》指出,有保甲之名,無保甲之責,有保甲之累,無保甲之益,因此形同虛設;

 

道光以後因外強侵擾,為強化保甲功能,在臺北設保甲總局、保甲分局,臺南設保甲局、保甲分局。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646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13:5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