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西紅花】
拼音
xīhónghuā
藥典標準中藥名稱西紅花拼音名Xihonghua英文名STIGMACROCI來源本品為鳶尾科植物番紅花CrocussativusL.的干燥柱頭。
性狀本品呈線形,三分枝,長約3cm,暗紅色,上部較寬而略扁平,頂端邊緣顯不整齊的齒狀,內側有一短裂隙,下端有時殘留一小段黃色花柱。
體輕,質松軟,無油潤光澤,干燥后質脆易斷。
氣特異,微有剌激性,味微苦。
鑒別(1)本品粉末橙紅色。
表皮細胞表面觀長條形,壁薄,微彎曲,有的外壁凸出呈乳頭狀或絨毛狀,表面隱約可見纖細紋理。
柱頭頂端表皮細胞絨毛狀,直徑26~56μm,表面有稀疏紋理。
草酸鈣結晶聚集于薄壁細胞中,呈顆粒狀、圓簇狀、梭形或類方形,直徑2~14μm。
(2)取本品浸水中,可見橙黃色成直線下降,并逐漸擴散,水被染成黃色,無沉淀,柱頭呈喇叭狀,有短縫。
在短時間內,用針撥之不破碎。
(3)取本品少量,置白瓷板上,加硫酸1滴,酸液顯藍色經紫色緩緩變為紅褐色或棕色。
(4)取吸收度項下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附錄ⅤB),在458nm的波長處測定吸收度,吸收度458nm與吸收度432nm的比值為0.85~0.90。
檢查干燥失重取本品2g,精密稱定,在105℃干燥6小時,減失重量不得過12.0%(附錄ⅨG)。
總灰分不得過7.5%(附錄ⅨK)。
吸收度取本品,置硅膠干燥器中,減壓干燥24小時,研成細粉,精密稱取30m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70ml,加熱回流至提取液無色,放冷,提取液移置100ml量瓶中(必要時濾過),用甲醇分次洗滌提取器,洗液并入同一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
精密量取5ml,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照分光光度法(附錄ⅤB),在432nm的波長處測定吸收度,不得低于0.50。
性味與歸經甘,平。
歸心、肝經。
功能與主治活血化瘀,涼血解毒,解郁安神。
用于經閉瘕,產后瘀阻,溫毒發斑,憂郁痞悶,驚悸發狂。
用法與用量3~9g。
注意孕婦慎用。
貯藏置通風陰涼干燥處,避光,密閉保存。
引用:http://big5.wiki8.com/xihonghua_233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