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7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遠心性環狀紅斑】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6 06:53: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遠心性環狀紅斑

 

拼音

 

yuǎnxīnxìnghuánzhuànghóngbān

 

疾病分類皮膚性病科

 

疾病概述遠心性環狀紅斑為一種呈圓環形、離心性擴大的紅斑性皮膚病,其病因錯綜復雜,偶爾可伴發體內惡性腫瘤。

 

疾病描述本病Darier(1916)首先描述,為反復發作的慢性紅斑,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以青壯年多見,國內唐鴻珊等(1986)報告60例,女性多于男性,好發于3~10月份,特別夏季為多。

 

癥狀體征開始為淡紅色扁平丘疹,離心性向外擴大,以后皮疹中央消退,邊緣略隆起,形成環狀或半環狀,色淡紅或略帶黃色,數日后直徑可擴至6~8cm,中央消退區仍可有新疹發生,形成雙環形或多環形或相互連接構成地圖狀。

 

經l~2周后皮疹消退,局部留下色素沉著。

 

非典型皮疹在環之邊緣可附有鱗屑、小水皰、毛細血管擴張和紫癜。

 

皮疹常分布于四肢和軀干。

 

唐鴻珊等(1986)報告的病例不侵犯頭面部和掌、跖部。

 

本病通常不引起自覺癥狀或有輕度瘙癢,部分病例可伴有四肢關節痛、咽痛、抗“O”增高等,由于皮疹周期性反復發作,病程可持續數年。

 

疾病病因部分病例與真菌感染或食用污染真菌的食品有關,有的與昆蟲叮咬、細菌感染過敏或內臟腫瘤有關。

 

Shelley等認為是自身過敏或對某些藥物過敏,如青霉素、氯喹、羥氯喹等。

 

Merretl(1981)報告1例由西咪替丁引起,但多數病例仍原因不明。

 

病理生理分深在型和淺型。

 

深在型:真皮中下部血管周圍有境界清楚呈袖套狀分布的炎癥細胞浸潤,主要為淋巴細胞、少數單核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

 

淺型:炎癥細胞局限于真皮淺層血管周圍。

 

表皮有輕度海綿形成、小水皰和灶性角化不全。

 

診斷檢查(一)脂溢性皮炎紅斑表面有油脂性鱗屑,好發于頭皮、耳圍、胸、背部等。

 

皮疹無離心性擴大形成環狀的傾向。

 

(二)結核樣型麻風紅斑發展緩慢,暗紅色,邊緣有鱗屑和小丘疹,有感覺障礙和淺神經增粗,病理為結核樣肉芽腫變化。

 

(三)體癬紅斑形態不規則,邊緣部有丘疹、小水皰和鱗屑,癢著明,經過慢性,真菌檢查陽性。

 

治療方案除去病因和對癥治療。

 

維生素C、鈣劑和局部紫外線照射等,潑尼松和碘化鉀內服治療亦有一定療效。

 

引用:http://big5.wiki8.com/yuanxinxinghuanzhuanghongban_3801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8 21:02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