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2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耳瘺】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6 06:46: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耳瘺

 

拼音

 

ěrlòu

 

英文參考

 

auricularfistulas

 

疾病分類皮膚性病科

 

疾病概述耳瘺是因先天形成,或耳后疽治療不徹底,潰口經久不愈所致。

 

以耳前或耳后出現瘺管,時有滲液為主要表現的瘺病類疾病。

 

本病多見于西醫所指先天性耳前瘺管及耳后骨膜下膿腫破潰后遺留之瘺管。

 

疾病描述本病又稱耳孔,是指耳部于出生后即有一無癥狀的異常小孔或一小瘺管,常位于耳屏耳輪伸支上。

 

癥狀體征位于耳輪伸支上或其前方的小孔,可無癥狀,有時從嬰兒期或兒童期見間歇地排出一種白色乳酪狀液體,其中包括細胞碎屑。

 

若有繼發感染,可致耳前淋巴結化膿并腫大,間或在瘺管口形成小的肉芽腫性結節。

 

在一些家族中,耳瘺及支氣管瘺可同時伴發,也有報告可同時伴發耳聾。

 

起于第一腮弓的頸耳瘺甚為少見,可從外耳道延伸至下頜角下的頸部。

 

感染后發作性排膿可一直延續至中年,偶可伴有復發性中耳炎。

 

疾病病因耳瘺或耳前瘺是由于第一及第二腮弓未能很好聯合所引起。

 

最常見于耳輪伸支之上或其前部。

 

多數家系為顯性遺傳,有時則呈不規則遺傳,但據報告,多見于男性,同一家庭的不同成員可呈雙側或單側耳瘺,較少見的耳垂瘺或對耳屏瘺也由不同外顯率的常染色體顯性基因所遺傳。

 

耳瘺在不同人種中發生率各異,在英國不列顛人種中約為0.2%。

 

病理生理耳瘺或耳前瘺是由于第一及第二腮弓未能很好聯合所引起。

 

最常見于耳輪伸支之上或其前部。

 

多數家系為顯性遺傳,有時則呈不規則遺傳,但據報告,多見于男性,同一家庭的不同成員可呈雙側或單側耳瘺,較少見的耳垂瘺或對耳屏瘺也由不同外顯率的常染色體顯性基因所遺傳。

 

耳瘺在不同人種中發生率各異,在英國不列顛人種中約為0.2%。

 

治療方案如已并發炎癥,即應作外科手術切除。

 

手術時應注意此瘺管可深達2~3cm,必須徹底切除。

 

相關出處皮膚病學

 

引用:http://big5.wiki8.com/erlou_38715/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9 00:47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