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9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黏液表皮樣癌】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6 06:32: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黏液表皮樣癌

 

拼音

 

niányèbiǎopíyàngái

 

疾病分類口腔科

 

疾病概述黏液表皮樣癌根據黏液細胞的比例、細胞的分化、有絲分裂像的多少,以及腫瘤的生長方式,分為高分化和低分化兩類。

 

女性多與男性,發生于腮腺者居多,其次是腭部和下頜下腺,可發生于其他小唾液腺,特別是磨牙后腺。

 

高分化者常呈無痛苦性腫塊,生長緩慢。

 

腫瘤大小不等,邊界可清或不清,質地中等偏硬,表面可呈結節狀。

 

手術治療為主,高分化者應盡量保留面神經,除非神經穿入腫瘤或與腫瘤緊密粘連。

 

分離后的神經可加用術中液氮及術后放療以殺滅可能殘留的腫瘤細胞。

 

疾病描述黏液表皮樣癌根據黏液細胞的比例、細胞的分化、有絲分裂像的多少,以及腫瘤的生長方式,分為高分化和低分化兩類。

 

分化程度不同,腫瘤的生物學行為及預后大不相同。

 

癥狀體征女性多與男性,發生于腮腺者居多,其次是腭部和下頜下腺,可發生于其他小唾液腺,特別是磨牙后腺。

 

高分化者常呈無痛苦性腫塊,生長緩慢。

 

腫瘤大小不等,邊界可清或不清,質地中等偏硬,表面可呈結節狀。

 

腮腺腫瘤侵犯面神經時,可出現面癱。

 

手術后可以復發,但頸部淋巴結轉移率低,血到轉移更為少見。

 

與高分化者相反,低分化黏液表皮樣癌生長較快,可有疼痛,邊界不清,與周圍組織粘連。

 

腮腺腫瘤常累及面神經,頸淋巴結轉移率高,且可出現血到轉移。

 

術后易于復發。

 

因此,高分化黏液表皮樣癌術低度惡性腫瘤,而低分化黏液表皮樣癌屬高度惡性腫瘤。

 

前者較常見,后者少見。

 

疾病病因

 

病理生理

 

診斷檢查

 

治療方案手術治療為主,高分化者應盡量保留面神經,除非神經穿入腫瘤或與腫瘤緊密粘連。

 

分離后的神經可加用術中液氮及術后放療以殺滅可能殘留的腫瘤細胞。

 

高分化者如手術切除徹底,可不加術后放療,而低分化者宜加用術后放療。

 

高分化者不必做選擇性頸淋巴清掃術,低分化者則應考慮選擇性頸淋巴清掃術。

 

預后及預防無特殊。

 

相關出處口腔科(第六版)

 

引用:http://big5.wiki8.com/nianyebiaopiyangai_40560/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8 22:33 , Processed in 0.2187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