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0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鹿尾】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4 09:30: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鹿尾

 

拼音

 

lùwěi

 

《全國中草藥匯編》:鹿尾拼音名LWěi來源為鹿的干燥尾部。

 

帶毛鹿尾系將鹿尾割下,掛起陰干而成;

 

不帶毛鹿尾系將毛鹿尾入水中浸片刻,取出剪去毛茸及外面老皮,再用海浮石搓光,陰干而成。

 

一般認為馬鹿尾品質較佳。

 

性味甘、咸,溫。

 

功能主治補腰脊,益腎精。

 

用于腰脊疼痛不能屈伸,頭昏,耳鳴,滑精。

 

用法用量2~3錢,多入丸劑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華本草》:鹿尾出處出自《青海藥材》拼音名LùWěi英文名DeerTail,Sikatail,RedDeertail來源藥材基源: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尾巴。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CervusnipponTemminck2.Cervus.elaphusLinnaeus采收和儲藏:商品分為“毛鹿尾”和“光鹿尾”,宰鹿后,將鹿尾在薦椎與尾椎相接處割下,洗凈,在通風處掛起,陰干,稱為“毛鹿尾”;

 

或將割下的新鮮帶毛鹿恬用濕布或濕麻袋片包上,放在20℃左右溫度下悶2-3d,然后取出拔掉長毛,放涼水中浸泡片刻,取出,刮凈絨毛和表皮,去掉尾根殘肉和多余的尾骨,用線繩縫合根及斷離的皮膚,鈄尾拉直,掛通風處,陰干,稱為“光鹿尾”。

 

原形態1.梅花鹿,體長約1.5m左右,體重100kg左右。

 

眶下腺明顯,耳大直立,頸細長。

 

四肢細長,后肢外側踝關節下有褐色足跡腺,主蹄狹小,側蹄小。

 

臀部有明顯的白色臀斑,尾短。

 

雄鹿有分叉的角,長全時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與眉叉較遠,主干末端再分兩小枝。

 

梅花鹿冬毛檢疫站棕色,白色斑點不顯。

 

鼻面及頰部毛短,毛尖沙黃色。

 

從頭頂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線。

 

白色臀斑有深棕色邊緣。

 

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

 

四肢上側同體色,內側色稍淡。

 

夏毛薄,無絨毛,紅棕色,白斑顯著,在脊背兩旁及體側下緣排列成縱行,有黑色的背中線。

 

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較體色為淺。

 

2.馬鹿,體形較大,體長2m,體重超過200kg。

 

肩高約1m,背平直肩部與臀部高度相等。

 

鼻端裸露,耳大呈圓錐形。

 

頸長約占體長1/3,頸下被毛較長。

 

四肢長,兩側蹄較長,能觸及地面。

 

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幾與主干成直角,主十稍向后略向內彎,角面除尖端外均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狀突。

 

冬毛灰褐色。

 

嘴、下頜深棕色,頰棕色,額部棕黑色。

 

耳外黃褐、耳內白色。

 

頸部與身體背面稍帶黃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線。

 

四肢外側棕色,內側較淺。

 

臀部有黃赭色斑。

 

夏毛較短,沒有絨毛,呈赤褐色。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1.棲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緣。

 

2.棲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

 

資源分布:1.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華南。

 

2.分布于東北、西北及內蒙古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1)馬鹿尾呈鈍圓形似豬舌狀。

 

雌鹿尾體形粗短,尾頭較鈍圓;

 

雄鹿尾體形較細長,尾頭較尖。

 

毛馬鹿尾長15-20cm,基部稍扁寬,割斷面不平整,背面有棕黃色長毛,雜夾少許由毛;

 

腹面為淡黃色短毛,具尾骨。

 

光馬鹿尾較短,長13-15cm,基部稍扁寬,割斷面通常縫合,邊緣肥厚,背面隆起,腹面凹陷。

 

表面紫紅色呈紫黑色,光滑,油潤,有光澤,可見凹點狀微細毛孔及少許茸毛,間有縱溝。

 

質堅硬,斷面肉厚。

 

氣微,味咸。

 

(2)梅花鹿尾較馬鹿尾狹長而薄小。

 

帶毛者多數具有背線延續的黑線,黑線逐漸變寬至3.5-4.5cm;

 

尾的邊緣有白色長毛;

 

腹面育稀疏的白毛,露膚。

 

少數鹿尾不具黑線。

 

不帶毛者稍短。

 

基部略扁寬,割斷面縫合,尾尖略向下彎,呈紫紅色或紫黑色,表面光滑,油潤,有光澤,可見凹點狀微細毛孔及少許茸毛,具縱向皺溝。

 

質堅硬,氣腥,味咸。

 

一般以馬鹿尾為好。

 

梅花鹿尾瘦小,甚少采用。

 

以身于,無霉爛腐臭、無蟲蛀者為合格;

 

以肥短粗壯者為佳。

 

炮制洗凈,切片,焙干。

 

性味味甘;

 

咸;

 

性溫歸經肝;

 

腎經功能主治補腎陽;

 

益精氣。

 

主腎虛遺精;

 

腰脊疼痛;

 

頭昏耳鳴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

 

或入丸劑。

 

注意陽盛有熱者禁服。

 

各家論述1.《青海藥材》:為滋補藥。

 

治腰痛,陽痿。

 

2.《四川中藥志》:暖腰膝,益腎精,治腰脊疼痛不能屈伸,腎虛遺精及頭昏耳鳴。

 

摘錄《中華本草》

 

引用:http://big5.wiki8.com/luwei_76915/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27 06:51 , Processed in 0.15624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