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驅腸蟲藥】
拼音
qūchángchóngyào
英文參考
anthelminthic;anthelmintic
概述凡以驅除或殺滅人體腸道寄生蟲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為“驅腸蟲藥”。
驅腸蟲藥包括驅蛔蟲藥及廣譜驅蟲藥、驅鉤蟲藥、驅蟯蟲藥、驅鞭蟲藥、驅絳蟲藥等。
注意事項1.在確定腸蟲類型的前提下,對癥下藥。
伴有混合感染,或不能確定腸蟲類型時,最好選用廣譜驅腸蟲藥或聯合用藥。
2.多采取空腹或半空腹服藥,以利藥物與蟲體充分接觸而發揮療效。
一般在服藥的前一天進食易消化的食物,對容易被吸收的藥物可少量進食,并改在清晨服用,這可減少藥物的吸收,同樣起到滿意效果。
3.一般情況下不必同服瀉藥,但有便秘或久未排便者,可酌情給予瀉藥,以促使蟲體排出體外。
但也有人習慣服用一次瀉藥,目的是排出腸道中被殺死或被抑制的蟲體,及防止藥物久留于腸中,減少其吸收。
4.服用一次驅蟲藥,2周內應檢查大便,了解是否還有蟲卵,未根治者可重復給藥治療,但必須間隔2周以上,以避免其藥物的毒性反應。
5.驅腸蟲藥都有一定的毒性,凡肝、腎、心臟病患者、孕婦、嬰兒選藥應十分謹慎。
應用原則(1)合理選用:使用驅腸蟲藥應根據腸蟲的種類,病情和患者的體質等因素綜合考慮。
驅蛔蟲常選用甲苯達唑,噻嘧啶;
驅蟯蟲常選用哌嗪,噻嘧啶;
驅鞭蟲則選用甲苯達唑;
對腸蟲混合感染,宜選用廣譜驅蟲藥,如阿苯達唑,甲苯達唑,噻嘧啶。
(2)空腹服藥:可減少人體對藥物吸收,增加藥物與蟲體的直接接觸,增強療效。
(3)堅持用藥:在第1個療程后,應注意觀察大便,如未根治,則需進行第2個療程的治療。
但兩個療程之間就至少間隔1—2周的時間。
(4)預防感染:腸道寄生蟲的感染,預防是至關重要的。
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凈。
感染上蟯蟲的患者,每天早,晚應洗凈肛門周圍,勤換內衣和床上用品。
藥物與食物服驅腸蟲藥最好禁食油類食物。
其一,盡管現用驅腸蟲藥毒性較小,但吸收后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對肝、腎、心功能的損害,甚至產生白細胞減少癥、剝脫性皮炎等。
大多數驅腸蟲藥吸收以后可產生頭痛、頭暈、惡心、肌痛等不良反應,但發病率很低。
而這些新型驅腸蟲藥均屬分子量較大的雜環化合物,食用油類食物顯然會增加對它們的吸收,使其毒性加大。
其二,驅腸蟲藥的驅蟲原理是讓藥物在腸道內發揮局部作用,而人體對藥物的吸收量增加后,會使腸道內的殘留藥量減少,因此,驅蟲效果也會下降。
相關出處新編藥物學
引用:http://big5.wiki8.com/quchangchongyao_1017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