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湯】
(仲景)、治少陰傷寒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
或咳或嘔,或小便利。
(傷寒脈沉細,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為少陰證。凡人寤則氣行於陽,寐則氣行於陰,然必自少陰始,故少陰證但欲寐,陰氣勝也。一有陽擾,則反是矣。周揚俊曰:但欲寐,非能寐,昏昏如夢爾。少陰屬腎,腎病不能制水,水飲停為水氣。腹痛者,寒濕內甚也。四肢沉重疼痛,寒淫外甚也。小便不利,自下利者,濕勝而水穀不別也。或咳或嘔,皆停飲也。)
及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仍發熱,心悸,頭眩,筋惕肉、,振振欲擗地。
氣虛惡寒。
(汗出過多,則心悸。汗為心液,汗去心虛,如魚失水則躍也。水停心下,亦心悸。心屬火,火畏水,故悸也。虛陽內動,故頭眩。汗多則液少不能榮養筋肉,故筋惕惕而跳,肉、而動也。振振欲擗地者,亡陽無奈,欲擗地而入也。程郊倩曰:汗多亡陽,夫人知之。然有衛外之陽,為周身營衛之主。此陽虛,遂有汗漏不止,,惡寒身痛之證。有膻中之陽,為上焦心肺之主。此陽虛,遂有叉手冒心,及奔豚之證。有腎中之陽,為下焦真元之主。此陽虛,遂有發熱眩悸、振擗地之證。有胃中之陽,為中焦水穀生化之主。此陽虛逆,以法治之。腎之泛濫為病。)
故上凌心曰:汗雖出而熱不退無往而非亡陽之附子(一枚炮)、白朮(二兩炒)、茯苓、白芍、生薑(三兩)、水寒相搏咳者,加五味子細辛干小便利,去茯苓。
(以其滲利。)
下利去芍藥,加乾薑。
(芍藥酸寒,乾薑辛熱。)
嘔去附子,茯苓白朮,補上利水,能伐腎邪,而療心悸。
生薑附子,回陽益衛,能壯真火,而逐虛寒。
芍藥酸收,能斂陰和營,而止腹痛。
(補陽必兼和陰,不欲偏勝。經曰:寒淫所勝,治以辛方濟陽從水,按青法,才見以消去生薑,加人參二兩,名附子湯。
(仲景)治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感之痛病,得陽,腹有陰氣背微惡病,內當以(——此處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