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世界之最/世界最早的觀象臺】
【標題】:世界最早的觀象臺
【內容】:陶寺文化遺址被國家文物部門定為國家級的重大考古發現——世界上最早的觀象臺。
陶寺文化遺址位於山西襄汾縣城東北七八公里、崇山西麓的陶寺、中梁、宋村、東坡溝和溝西等村之間。
東西長有2000米,南北寬1500米,總面積300萬平方米,是個超大型遺址。
遺址最早是在20世紀50年代進行文物普查時發現的。
1978年至1987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隊對該遺址進行全面系統的發掘考查,曾發掘出普通居住址和早期大貴族墓地,從而確定了陶寺文化。
1999年至2001年間,在陶寺發現了陶寺文化中期城址(約西元前2100年~前2000年),總面積約為280萬平方米,城址北、東、南三面城牆已經確定,城址平面為圓角長方形。
通過不斷的發掘,發現了該遺址早中期的宮殿區,還發現了中期王級貴族大墓。
在中期小城祭祀區發現了可能具有觀象授時功能的大型建築,這就是我們姑妄稱之的“東坡溝”觀象臺。
“東坡溝”觀象臺這座尚未進行考古命名的可能具有觀象授時功能的大型建築就“坐落”在東坡溝村,位於陶寺城址的東南位置。
在工作隊隊長何駑先生的指點下,發掘工地可見有三層夯力結構,形狀為一座直徑約50米的半圓形平臺。
台座頂部有一個半圓形觀測台,以觀測台為圓心,由西向東方向,呈扇狀輻射著13個土坑。
據何駑先生介紹,這座平臺原有13根夯土柱,古代人利用兩柱之間來觀測正東方向的塔兒山日出,並依據日光影可以推測出一年的12個節氣,經與現在農曆時間比較,實地模擬觀測後,節氣時令精確度十分高。
上層台基夯土柱縫的主要功能之一可能是觀象授時,由此來指導農民及時耕種。
從發掘現場的發現判斷,這座平臺還被當時的人們用於祭祀。
然而平臺之上原有的這座建築,是迄今發現的最大的陶寺文化單體建築,面積約為1400平方米,建築形狀十分奇特,結構複雜,附屬建築設施多,可能因其集觀測與祭祀功能於一體,建築的規模及其氣勢,以及基坑處理的工程浩大,都是令人歎為觀止的更重要的是如果上層台基夯土柱有觀象授時功能,那麼它將使我們得以管窺陶寺文化的天文學知識系統,則可證實《尚書·堯典》所謂“曆象日月星辰,教授人時”的真實歷史背景。
可將觀象授時的考古實證上推到距今4100年,這將對我國古代天文曆法研究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這座觀象臺形成於西元前2100年的原始社會末期,它顯然比目前世界上公認的英國的巨石陣觀測台(西元前1680年)還要早近500年,因此,陶寺城址中的這座觀象臺無疑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觀象臺。
就其各方面價值來講,怎麼評價它也不過分,畢竟它是2004年才發現的“世界之最”。
【序號】:592
引用:http://tw.18dao.net/%E4%B8%96%E7 ... 0%E8%B1%A1%E8%87%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