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雲形成】
1、熱量學說:
地震即將發生時,因地熱聚集於地震帶,或因地震帶岩石受強烈應力作用發生激烈摩擦而產生大量熱量,這些熱量從地表面逸出,使空氣增溫產生上升氣流,這氣流于高空形成"地震雲",雲的尾端指向地震發生處。
2、電磁學說
地震前岩石在地應力作用下出現“壓磁效應”,從而引起地磁場局部變化;地應力使岩石被壓縮或拉伸,引起電阻率變化,使電磁場有相應的局部變化。由於電磁波影響到高空電離層而出現了電離層電漿濃度銳減的情況,從而使水汽和塵埃非自由的有序排列行程了地震雲。
地震光至今沒有一種大家都接受的科學解釋,主要的解釋是加利福尼亞大學物理學家弗裡德曼·弗羅因德的想法:在地震前形成的巨大壓力導致火成岩暫時成為“P形”半導體,它們包含能傳導電荷的“空穴”,由於擠壓過程導致岩石中“過氧族”物質的電離,一些電荷將會達到岩石表面,是這些電荷的聚集,產生了奇怪的發光現象。
地震發生時,一小部分地震波能量傳入空氣變成聲波而形成的聲音。
在基岩露出地表和表土層很薄的靠山地區,容易聽到地聲。
聽到地聲的時間一般在感到地面振動之前,也有的在感到地面振動之後。
文獻中記載人耳聽到的地聲,有的似雷聲、炮聲、撕布聲,有的似拖拉機聲、風聲等。
儀器記錄的地聲大多出現在震前數分鐘至數小時內 。
實驗表明,在應力達到岩石破裂強度的一半時 , 聲發射信號顯著增加,當微破裂進一步發展時,聲發射頻率由高頻向低頻變化,因而有可能被儀器和人耳接收。由於地聲多在臨震前出現,有可能對臨震預報和自救有意義。
地聲是一種臨震前兆,往往發生在地震前的幾秒、幾分或幾小時、幾天內。
在震中區或近震中的範圍內能普遍聽到地聲。
隨著距震中的遠近不同,所聽到的地聲也不一樣。比如有的類似悶雷聲;有的類似遠雷聲,岩石破裂時的“哢嚓”聲,有的則是隱隱有聲。
在靠近震中的地方,大震前可以聽到像狂風、雷聲、坦克開過來的聲音,像開山炸石的沉悶爆炸聲等。
本文鏈接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25990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