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美術●四君子畫】 梅者,處士也。
具有高潔堅貞之品德,且有玉骨冰肌之姿質。
其形態,蒼老而矍鑠。
為有暗香,非凡花可比。
畫梅以幹、以枝、以花為三大主也。
梅幹有老幹、粗幹、細幹之分。
老幹多曲折,示其老態,宜瘦,以中鋒筆勒而成。
交叉處須留空白,使幹有前後左右之分。
或賦以顏色,或以淡墨皴之,均可。
粗幹者以折枝寫之,多作交叉,以女字交,最為上乘。
起筆時立意為先,捷疾而行,如狂、如顛,如飛電,切莫停延。
細幹之墨色,以濃墨較多,以示其神,細幹發於粗幹者稍曲;
發於老幹者,宜直,均以中鋒筆畫之。
梅之枝,著花之處。
要使枝之有致,則有長有短,有曲有直。
著花處留白,其形態甚多,多觀察樹梢之枝,則可悟矣。
梅花五瓣,故以五小圓圈圈之。
有正、有反、有側,全放、未放者,皆以淡墨相互畫之,再以濃墨畫出花絲和花萼。
著色者,有以淡墨圈成後、賦以紅綠,則為紅梅、綠梅。
有用紅黃直接點成花瓣,是為紅梅、臘梅。
畫成,常以濃墨點苔者,有助於畫,倍見精神。
梅樹蒼老古拙,應多觀察樹木之形態,隨時寫生,以臻觸類旁通之效。
蘭稱君子,又喻美人。
生於幽谷,淑慧而雅淡。
不爭於世,孤芳自賞。
其香清逸;
其性幽嫻,玉骨冰姿,人見人憐。
蘭之主要者,花與葉。
蘭葉,一筆不能成其畫,最少三筆,成為一組。
起手第一二筆,可任意為之,兩筆交叉成一眼,狀若鳳眼,以第三筆破鳳眼,即成一組蘭葉。
第三筆最難,往往兩筆極有神韻,第三筆不得其勢,則全毀矣,故此筆應視前兩筆之勢如何,再決定此筆之去向。
若其勢向右,則得助其勢而伸之,可得矣。
多叢之葉,以一組為主,餘者為客。
依疏密濃淡而寫之。
但切忌雜亂,或狀若籬芭,或集於一點,不可不慎。
蘭之花,如美人之纖指,姿態婀娜,楚楚動人。
其畫法:以淡墨帶濃之筆寫之。
一筆向右,一筆向左,向內成弧形。
下筆處宜大而圓,收筆稍尖。
此兩筆可決定方向。
第三筆向內收筆,交於弧形內。
第四筆由內向外,由小而大。
三四兩筆可任意畫之。
第五筆細小而短,由交叉處向下作一半弧形。
第六筆為花托,由第五筆尾端向下畫之。
再以濃墨在交叉處,點三四小點花心,即成。
寫蘭時,心緒開朗,信手拈來,則生動自然,可謂逸品。
竹之稱為君子者,具有崇高堅勁之節;
有虛懷若谷之心。
清雅拔俗,有如逸士;
有歲寒之心,風欺雪壓,尤見精神。
竹有竿、有枝、有節、有葉,四者寫竹之要也。
竹之竿,挺而圓勁,不屈不撓,宜直,挺挺然其筆如篆。
竿,竹之主幹,主者壯,餘亦隨之而壯。
下筆時須一筆而行,中斷則色澤不勻,中氣不暢,不克以一氣呵成。
宜用羊毫筆書之為佳。
二竿以上之竹,須主客分明,主者聳,有凌雲之志,客則或仰或俯,有呼喚尊卑之情,其交叉排列應順乎自然。
竹之枝,為竿之輔,竿之得勢,賴枝之維繫。
故以快筆隨意寫之,如草書焉。
節高而蒼勁,惟堅惟實,其筆如隸。
以濃墨點之,更見其神。
葉者,竹之精神所在,一筆一葉,葉葉生動,不板不凝,迎風飛舞,遇雨則垂,雨過則挺,皆葉之功。
寫葉宜用狼毫以中鋒出之,如楷書焉。
竹葉者,一筆不能成其葉,集三筆四筆,或五六筆,而組成一小組,依竿枝之勢重疊之。
或以古人映竹葉於日光月影之下,視之而寫,亦良法也。
總之寫竹時,須澄心靜慮,意在筆先,不雜不亂,順自然而寫,即可。
菊有傲骨嶙峋之態,能一枝獨秀,挺立於秋風中,不畏嚴霜。
又喻晚節。
菊,花之隱逸者也,令人忘慮消愁,怡然自得。
菊之主要部分,為花、葉、莖。
花易畫,葉最難;
莖須得其勢,則生動有致。
花之畫法:用淡墨先畫出五瓣,依次排列,作半弧形;
此五瓣可別方向。
再在兩瓣之間畫出第二層,如是繼續畫出三層四層,即成。
著色者,有用淡墨畫成,賦以色彩;
有直接用色,畫出花瓣。
然後用濃墨,或色彩在半弧形處,點花心。
葉者,花類之主要也。
葉葉生於莖,與花有襯托之功。
有勒,有點丟二種:勒者,以淡墨將葉之形態,出外形,或賦以色彩。
點丟者,將墨色濃淡調配妥當,以偏鋒之筆畫出:第一筆主葉,宜長;
其餘二三四諸筆,在主葉左右分開,宜短。
三筆集中處,作半圓形。
再以濃墨視葉勢,出葉脈。
葉脈要有正側之分。
葉之用色者,以花青,或青綠配墨,如法畫出有色之葉。
花之莖,乃花朵之支架,使花能生動自然。
花莖當畫於花朵之中下,不宜太直,直則呆板失勢,微彎曲以示迎風而舞。
菊花種類繁多,故以普通菊花代表之,餘則多作實物寫生,以助其成。
(張雲駒)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