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張嘉璈】 張嘉璈(西元一八八九~一九七九年),字公權,江蘇寶山人,清宜統元年壹(一九○九),自日本慶應大學畢業,即任職於郵傳部。
辛亥年鐵路風潮之際南返。
民國二年,任參議院祕書長,旋辭職,改任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副理。
五年,袁世凱令中國、交通兩銀行停止兌付現款,嘉璈拒之,袁令外交部自租界引渡不得。
袁去世後,嘉璈以維護該行信用受人見重,次年擢升該銀行副總經理。
十八年,任總經理,直至二十四年,在其離開上海之前,受上海銀行公會支持,創銀行周刊,研討金融及經濟問題。
歐戰至北伐期間,嘉璈組織銀行業及促進中國公共財政之貢獻,為世人公認。
時國際銀行團杯葛借款,嘉璈乃號召同業組織中國銀行團,供國家行政及企業之用,十三年隴海鐵路之開工,開中國金融界莊敬自強之先例,奠定北伐以後十年建設之基礎。
在其總理中國銀行期間,聘任專家建立會計制度,邀請留學生返國擔任要職,確立外幣兌換辦法,建立海外代理及分行,至抗戰期間仍能維持信用。
二十四年,孔祥熙改組中國、交通兩行,加入官股,作為中央銀行之輔助單位。
嘉璈改任鐵路部長,改善中國交通,以備戰爭,並獲德、法兩國之合作。
中日戰起,鐵路部併入交通部,嘉璈為其部長。
在敵軍封鎖海岸之下,湘貴路於一年間完成。
三十一年,嘉璈以病辭職,赴美研究經濟建設。
次年,英文版中國發展鐵路之奮鬥一書版,對鐵路建設提出回顧前瞻,特重財之配合。
戰後,嘉璈被任東北經濟委員會主席,在俄國杯葛及林彪叛亂之下,僅長春一段略有進展。
三十六年,任中國銀行董事長,直至三十七年五月。
大陸淪陷後,張氏在澳任教三年,四十二年赴美,在加州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任教,數年後退休。
六十八年,逝世於美國。
見附圖1。
(王綱領)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6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