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7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科學●中國數學茁壯時期】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7 09:17: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科學●中國數學茁壯時期

 

我國漢、唐盛世,數學從秦火的廢墟中,不但蘇甦,而且茁壯起來了。

 

因為成為中國數學重心,後世疇人奉為圭皋的「算經十書」,都是這個時期的產物。

 

這套馳名中外的「算經十書」,茲特簡介其內容如下,藉明我國先哲在數學方面的成就,其結果是如何輝煌燦爛的。

 

一、周髀算經:「周髀算經」為公認的我國最古老算書,非但作者何人不詳,即著作年代,亦無從查考。

 

至「周髀」二字的意義,則書中交代得甚為清楚。

 

算經卷上之二中有:「榮方曰:周髀者何?

 

陳子曰:古時天子治周,此數望之從周,故曰周髀。

 

髀者,表也。」

 

全書共分上、下兩卷,卷又各分之一、之二、之三等篇。

 

卷上之一敘述周公與商高的對話即經文,討論直角三角形性質,即西洋所謂的畢打哥拉司(Pythagoras)定理;

 

並涉及表竿、圓與矩的使用,以及高與距離的測量。

 

卷上之二推出兩個新人物,一個是陳子,一個是榮方。

 

他們繼續討論日影;

 

有時利用璿璣,測量太陽直徑。

 

卷下之一、之二、之三所述,有太陽變動的計算,使用水準為日影獲得水平面的方法,作成二十四氣各氣日影的長度表。

 

也敘述得有由觀測日升和日落,藉以決定子午線的方法;

 

各恆星的南中、二十八宿、十九年週期,以及其他天文學上的事項。

 

書中以三為圓周率,直角三角形勾、股、弦的比為三、四、五。

 

二、九章算術:「九章算術」為公認的我國第二部最古老算書,因為它出現較遲,內容遠較「周髀算經」完備與進步。

 

惟著者與著作年代,則與「周髀算經」相同,皆不可考。

 

顧名思義,全書共分九卷,卷各一章,由二百四十六個問題構成。

 

(一)、方田這章中揭示了測量矩形、梯形、三角形、圓、弧形、環形等幾何圖形面積的正確法則,也給與了分數的加、減、乘、除,以及約分的各種算法。

 

(二)、粟米這章中使用百分法與比例。

 

(三)、衰分衰分亦作差分,它討論合資問題與比例,以及等差、等比二級數。

 

(四)、少廣本章研究的問題,為由圖形的面積、體積,及已知邊,來推求出其未知邊。

 

所用開平方與開立方方法,與現代的方法完全相同。

 

(五)、商功本章問題在算出各種有規則物體、牆垣、城廓、堤防等的體積,與溝渠、河川等的容量。

 

(六)、均輸本章處理追逐間題與混合法。

 

(七)、盈不足盈不足「隋書」作盈朒,亦可稱假定法。

 

(八)、方程方程現在我們稱為方程式,不過下面多了一個式字罷了。

 

(九)、勾股本章所述者,即西洋所謂的畢打哥拉司定理及其應用。

 

三、孫子算經:「孫子算經」為公認的我國第三部古老算書,作者雖知道姓孫,但名字不詳,時代更無從查考。

 

此書的特色有三:(一)它道出了我國古時度、量、衡的標準與制度;

 

(二)它也道出了算籌數字的組織方法與運算法則;

 

(三)首次出現不定解析問題。

 

四、數術記遺:「數術記遺」為漢代東萊人徐岳所撰。

 

此書原不在李淳風受詔所註「算經十書」之列,因「算經十書」之一的「綴術」於唐代後失傳了,始由宋人將之加入補充的。

 

書中除敘述了三種命數法外,更有得自天目先生的積算、太乙、兩儀、三才、五行、八卦、九宮、運算、了知、成數、把頭、龜算、珠算、計算等十四種算法。

 

五、海島算經:「海島算經」亦名「重差」,原係劉徽註釋「九章算術」時,為了補充勾股章之不足,而增附於其後的資料。

 

至唐代釐定「算經十書」時,方始將其與「九章算術」分離,別為一書而冠上了「海島算經」的名稱。

 

蓋「重差」指其為算之術,而「海島」則指其設算之物也。

 

六、五曹算經:「五曹算經」亦不知作者為誰,顧名思義,此書顯為六朝時官吏處理公務的範本。

 

其五曹:一曰田曹,二曰兵曹,三曰集曹,四曰倉曹,五曰金曹。

 

七、夏侯陽算經:「夏侯陽算經」為一部無多大趣味的算書,其內容不出「五曹」,範疇,算法亦僅限於四則與開方等,惟明乘除法略較「孫子算經」為詳。

 

八、張丘建算經:「張丘建算經」的著者張丘建,清河人。

 

此書重心,在闡明分數的計算,亦有關於百分、盈不足、方程、比例,與不定解析的問題。

 

就中一問三答的「百雞問題」,尤為本書所首創,馳名中外。

 

九、五經算術:顧名思義,「五經算術」的資料,皆係取自「論語」、「春秋」、「詩經」、「書經」、「易經」、「禮記」等經書。

 

所有這些經書中有關數與量的事項,它都提出來一一作了解釋。

 

此書末具作者姓名,因在每段文字後面,都加上了「甄鸞按」三字,後人遂推斷為算書名註釋人甄鸞所撰,自屬明見。

 

十、緝古算經:「緝古算經」為唐代算學博士王孝通所撰,全書共計二十題。

 

問題性質分為二大類:第一類為關於建築臺、堤、倉、窖,及開鑿運河、隧道等而求其體積或容量的;

 

第二類則為勾、股、弦三者間關係的應用。

 

惟這兩類問題的答數,皆須解出三次方程式。

 

方能求得。

 

惜其算草未能流傳下來。

 

方法如何,雖不可知;

 

而三次方程式的解出,我國領先世界八百餘年,則為鐵的事實。

 

(傅溥)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660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6 20:0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