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5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音樂●編鐘】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6 23:16: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音樂●編鐘

 

編鐘,是由許多較小的鐘編懸而成,大多數為十六個一套,同懸於稱為的架上,分成兩排,上下各八個,每鐘一律,作半音階排列,自下排右邊第一個最低音起,同左逐律升高至第八個,然後再從上排最左的起逐律向右遞升,這是為演奏方便而如此排列,但也有上下兩排,均自右向左排列,各音逐漸升高,如附圖1所示。

 

宋明時用十二正律四清聲(半律),最低音為黃鐘,最高音為清夾;

 

清代時則最低音為倍無射,最高音為清大(即大呂半律),用二倍律、十二正律,及二半律,共十六枚。

 

周代編鐘的大小,隨音高而變,音越高時鐘越小,反之則越大,這種型制的編鐘,音色較佳,音域可廣。

 

近年自湖北隨縣曾侯乙墓中此土的編鐘,有六十四個,另有一個較大的鎛鐘。

 

均為戰國時製,有五組音,上下三排,分掛於三個架上,底座及架作L形排列,是歷來出土編鐘,整套鐘數最多也最完整者。

 

鐘的形式,大、中型者,頂部有角,前後斜著懸掛,鐘口凹陷,中央名隧及兩邊名銑的部分,發音不同,相差三度;

 

小型者頂部有紐,鐘口也是凹陷。

 

在湖南出土的也有一排十三個編鐘,鐘口凹陷屬紐鐘型者,但河南安陽出土,現藏於中央研究院考古館中之戰國時編鐘,則為頂部有紐,鐘口平齊,花紋精細者,共有十四個。

 

唐宋以後,編鐘有大小相同、厚薄不同的型制產生,這種編鐘外觀整齊,但由於音高視鐘之厚薄而定,音越高時鐘越厚,所以高音之鐘很厚而重,餘音不長,音域也受到限制,為其缺點。

 

故現在臺北、臺中、高雄孔廟中之編鐘,由莊本立設計製作,均採大小遞變型之周制。

 

至於鐘架,因屬陽性,故一般下設伏獅趺座,上刻龍首,並掛黃色絲垂,頂有五金鳳作裝飾。

 

(莊本立)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43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30 10:26 , Processed in 0.14061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