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科學●管胞】 植物學上一般稱Tracheid為假導管或管胞,因為其外表似導管(Vessel),故名之,但現今大都稱為管胞。
管胞之拉丁名為Trachia,係指風琴、風管的意思,故稱為管胞。
假導管係針葉樹之木質部所含組織分子中最多而且最重要之要素,其量占木材全容積之百分之九十以上;
闊葉樹雖亦有假導管,但其非一般性,僅進化慢之特殊樹種才存在(亦有學者認為根本非假導管,而是木纖維[Fibers]之變形),且其量遠較針葉樹為少。
一、管胞之功用:由假導管可進化成導管及木纖維,導管司輸導作用,木纖維司機械支持作用,而假導管兼具兩者之功能,即具有輸導及機械支持之功用。
二、管胞之形態:為縱向長之纖維細胞,針葉樹平均長三至四公釐,其長度常因立地條件、樹體部位、樹齡不同而異,兩端封閉,故針葉樹又稱為無孔材(圖1);
弦切面視之,末端封閉尖點狀,徑切面視之為鈍形,橫斷面視之為四角形至六角形,通常春材細胞壁薄,為四角形至多角形,秋材細胞壁厚,則為矩形、扁平形。
徑向直徑一般隨年輪而變。
於春材細胞徑向直徑較大約三(十至六十微米),秋材徑向直徑較小(約十至四十微米),弦向直徑春材及秋材細胞大致維持不變(約三十至四十五微米)。
一般針葉樹縱向假導管長度約為弦向厚度之九十至一百倍。
三、管胞之特徵:(一)紋孔(Pits):假導管壁上具有重紋孔,做為橫向之通導,紋孔之形狀、排列,因樹種不同及其相鄰之細胞而異,一般為橢圓形、圓形、窗形(圖2)。
於春材徑切面上,數量多且大(直徑約十至三十微米),於秋材上,數量少且小,常排成一列至多列,其方式亦有對生及互生。
因此,可由紋孔於假導管壁上之性狀,做為鑑定樹種之依據。
(二)螺旋狀加厚(SpiralThicking):某些樹種於假導管壁上有螺旋狀加厚及疣狀構造(Trabeculae),此由於後生壁之加厚不能均勻一致,而於管胞壁產生細小的螺旋加厚紋(圖3)。
此即為Taxus、Torreya、Tsuga、Cephalotaxus等屬樹種之特徵。
如圖1如圖2如圖3如圖4四、假導管之種類:(一)針葉樹:1.縱向假導管(LongitudinalTracheid),占絕大部分,長軸縱向,細胞最長(圖1、圖2a)。
少數樹種假導管內腔被分隔成多室,稱縱向隔膜管胞(StrandTracheid),若假導管中含有樹脂之類物質者,稱樹脂管胞(ResinousTracheid)。
2.髓線假導管(RayTracheid)(圖4a),長軸橫向,排列於髓線組織之上下邊緣,且假導管壁之內腔表面常有鋸齒狀加厚。
(二)闊葉樹:1.導管狀假導管(VascularTracheid)(圖4b),類似小型導管,唯其末端不穿孔,且假導管壁常有螺旋狀加厚。
2.環管狀假導管(VasicentricTracheid)(圖四c),位於導管附近之假導管,較導管狀假導管短。
3.纖維狀假導管(FiberTracheid)(圖4d),與木纖維相似,壁厚,惟具重紋孔。
(滕詠延)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2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