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0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工學●管湧】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4 09:06: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工學●管湧

 

管湧(Piping),傳統之定義為:土粒被滲流水帶走,導致土中形成集中水流之通道如管者,稱為管湧。

 

管湧如發生於土石壩下之基礎或壩體與壩基之接觸面,則可能造成土石壩之崩潰;

 

如發生於混凝土重力壩之底面,則可能因摩擦阻力之降低而引起壩之滑動或沈陷。

 

近年來,由於理論及分析方法之進步,有不少人提出水力破裂(HydraulicFracturing)之理論於管湧成因之解釋。

 

水力破裂之條件,可用下式表示之:(見圖1)上式,u為滲流水壓,通常等於水庫全額水壓(見圖2)為土壤所受到之最小主應力(MinorPrincipalStress)(見圖3)為土壤之張力強度(TensileStrength)若土石壩之止水塹(KeyTrench)太狹窄,則因止水塹上方之拱效應(Arching),而致止水塹中填土之垂直壓力遠低於覆蓋土壓(OverburdenPressure)。

 

因此,止水塹中填土之最小主應力,可能低至滿足水力破裂之條件。

 

滲流水壓u愈高,則水力破裂愈易於發生。

 

止水塹上游如果易於透水,則水庫之全額水壓將作用於止水塹之上游面。

 

因此,止水塹之上游宜有完善之灌漿或其他措施;

 

止水塹下游則宜排水完善;

 

此水塹下之截水(Cut-Off)可能不利於上游u值之消散。

 

水力破裂常由止水塹上游面之某點開始,然後發生於平行土石壩長軸方向,其後在止水塹中部發生垂直土石壩長軸之破裂,最後在止水塹之接近下游面部分發生平行土石壩長軸之破裂。

 

至此,水力破裂貫穿整個止水塹,集中滲流水開始擠進止水塹下游之壩底與壩基之界面並造成沖蝕(Erosion)。

 

此種界面集中滲流並擴展至止水塹之上游,終因全面性之內部沖蝕(InternalErosion)而造成一條或多條管湧。

 

以前認為管湧只發生在非凝聚性土壤,而不發生在黏土。

 

但自水力破裂理論出現之後,並經室內試驗、野外模型試驗,以及實際發生之案例,加以證實,黏土亦可能因水力破裂而產生管湧現象。

 

(洪如江)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073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22 09:38 , Processed in 0.15625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