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科學●木質部】 維管束木質化的部分,為構成木材的主要成分。
與皮部(Phloem)同為複合組織,由原始形成層(Procambium)或形成層(Cambium)分化而來。
木質部(Xylem)傳導水分,貯藏養料,並且支持植物體。
木質部含有管形結構、纖維及薄壁細胞等。
一、管形結構:為主要輸導水分及礦物質之通路。
細胞形較細長,特化程度最高,成熟後皆無生活之原生質,細胞壁木質化,次生壁附加於初生壁上,形成各種紋孔及花紋,按其細胞之形態可分為兩種。
(一)管胞(Tracheid)為構成裸子植物木質部之主要部分。
細胞特長而兩端細尖,首尾互相重疊排列,無穿孔,水分須透過孔膜而至鄰細胞,故較遲緩。
壁具單紋孔對,重紋孔對,但與薄壁細胞相鄰壁上,則常為半重紋孔對。
(見圖1)(二)導管單位(VesselMembers):為構成被子植物木質部之主要成分。
細胞形短而粗,兩端斜尖或至水平,首尾相連排列,底壁在原生質死亡之前消失,形成穿孔,故水分之傳遞可自由通行。
穿孔橫向或斜向,其形狀不一。
或為圓形、卵形之單一穿孔(SimplePerforation)或底壁不全部融合消失,而留一穿孔板,穿孔板狀如篩板,有則穿成階紋穿孔板(ScalariformPerforationPlate),有則穿成網狀穿孔板(ReticulatePerforationPlate),有則穿成多孔狀穿孔板(ForaminatePerforationPlate),於分類及植物演進上頗重要。
(見圖2)其壁亦有增厚之處,然加厚並非一致,有則留出多數紋孔(Pitted),有則成螺旋狀(Spiral)加厚,有則發生多數圓環(Annule),或則形成網紋胞壁(Reticulate),或則留出階段狀(Scalariform)紋孔。
導管與管胞相似,其壁部亦木質化,二相鄰隔壁間之長度約數公分,喬木之導管可長達一公尺。
(見圖3、4)二、纖維(Fiber):木質部纖維之壁厚雖不一致,但一定較其同一木質部內管胞之壁部為厚。
主要者有二種,即假導管纖維(Fiber-Tracheid)及厚壁纖維(Librifom-Fibers),若兩者同時發生於一種木材內時,則厚壁纖維較假導管纖維更細長且壁厚。
(一)假導管纖維之紋孔,形狀頗為特殊,其孔腔必然較同一木材內導管或管胞之孔腔為小;
且有顯著之孔道,外自孔腔,內達細胞壁;
外口圓形,內口透鏡狀,實體形狀恰似一壓扁之漏斗。
(二)厚壁纖維之紋孔,內口呈裂隙狀,孔道亦似扁漏斗,但無孔腔,故為單紋孔,此乃與假導管纖維最主要之區別。
(見圖5、6)三、薄壁細胞(ParenchymaCells):木質部薄壁細胞之構造及功用,雖然大致相同,但依其來源及排列方式,可分為二型:(一)軸向薄壁細胞(AxialParenchymaCells):由紡綞原始細胞分化而來。
如果此細胞發生橫分裂時,則各子細胞相連而成繩索狀,否則,僅能發育為一個細長之薄壁細胞而已。
(二)徑向薄壁細胞(RadialParenchymaCells):由射線原始細胞分化而來。
各細胞橫臥或直立,共同組成木質部射線(XylemRays)。
(見圖7)(滕詠延)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