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傅斯年】 傅斯年(西元一八九六~一九五○年),字孟真,山東聊城人,生於清光緒二十二年。
性剛直,尚氣節,有幹才,能文章。
博聞彊志,學貫中西。
幼受祖業,年十一,已畢十三經。
十四而詣津京,畢業北京大學。
時胡適主張改良文學,提倡白話。
嘗為文響應,與同學二十人,組新潮社,宣揚之。
民國八年,五四運動起,為學生代表。
旋以山東官費留英,入倫敦大學攻實驗心理及生理,兼治數學。
三年後赴德,入柏林大學哲學院研究。
十六年,應朱家驊之聘,任中山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院長,及國文、歷史二系主任。
創立語言歷史研究所。
翌年,年三十三,始應中央研究院蔡元培院長之邀,籌設歷史語言研究所,以研究員兼所長終其身。
該所旨趣,要在倡導直接研究材料,擴張材料,擴充應用工具;
主張「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
蓋皆由其策畫訂定者。
在任二十三年,領導同仁,網羅圖書檔案,實驗語音、調查方言、發掘遺址、考察古蹟、調查少數民族、測量人體,成績斐然。
其間亦嘗兼任北大教授、社會研究所所長、中央博物院籌備主任、中央研究院代總幹事、參政員、代理北大校長。
日本掠奪東北,復謀華北,勾結漢奸,欲圖招降,其時北方教育界士氣消沈,力與胡適投袂而起,振臂疾呼,人心為之振奮。
抗戰軍興,則在參政會,糾彈弊政,不畏權勢。
勝利後,以社會賢達,參與政治協商會議。
三十七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立法委員。
翌春,受命為臺灣大學校長,整頓校務,淬勵學風,不遺餘力。
三十九年冬,以腦溢血病逝臺灣省議會會場,享年五十有五。
平生著作,有全集六冊行世。
夫人俞大綵,曾任臺大外文系教授。
子仁軌,留美。
〈見圖一〉(張秉權)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7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