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戴傳賢】 戴傳賢(西元一八九一~一九四九年),幼名良弼,中年後取字季陶,晚年號孝園。
原籍浙江吳興,寄籍四川廣漢。
清光緒十六年生。
天資聰穎,能過目成誦,以是有神童之稱。
幼進塾學,熟讀五經及史籍。
繼入東游預備學校、客籍學堂就讀,得窺新學門徑。
十六歲,東渡日本留學,入日本大學,精通日語,曾任同學會會長。
二十歲,自日歸國,得江蘇巡撫瑞澂賞識,任為江蘇自治研究所主任教官。
青年新進,而狂放傲物,未久去職,入言論界,先後服務於中外日報及天鐸報,以天仇筆名發表評論,名噪一時。
旋因批評兩江總督張人駿被緝捕,乃亡命南洋,入同盟會。
辛亥革命爆發,歸國謀光復,曾參與武昌戰役及東北革命活動。
旋在滬主民權執筆政,受知於國父孫中山先生,任為祕書。
民國二年討袁失敗,東渡日本參加中華革命黨,主編民國雜誌。
六年,隨國父南下護法,任大元帥府祕書長、外交部次長等職位。
八年,在滬受國父命創辦星期評論,並為建設雜誌編輯。
十三年,中國國民黨改組,當選中央執行委員兼宣傳部部長。
十四年,赴滬從事著述,完成孫文主義之哲學的基礎、國民革命與中國國民黨等書,樹立反共理論,影響深遠。
十六年,任中山大學校長。
國民政府奠都南京後,贊襄中樞,歷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央政治委員、國民政府委員、考試院院長等職,尤以考試院長任職垂二十年,貢獻良多。
他如黨務、法制、教育、外交、邊政等根本大計,亦多所獻議。
晚年精研佛學,二十九年曾赴印度訪問。
三十七年行憲後,辭考試院院長,政府任為國史館長。
憂心國事,致心力交瘁,夙疾復發。
三十八年二月十二日,以服安眠藥過量,而致長逝。
享年六十。
著有天仇文集、日本論、學禮錄、孝園文稿等書。
遺稿甚夥,由陳天錫編為戴季陶先生文存行世。
(李雲漢)見圖1(戴傳賢像)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7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