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1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歷史文物●青銅器銘文】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1 23:27: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歷史文物●青銅器銘文

 

凡是銅器上刻鑄的文字,都稱做銘文。

 

中國的銅器文化以商、周兩代最為輝煌,故商周銅器時代一千五百年間的銘文,就成為中國文字演進史上的一大重要表現。

 

精美之銅為商周鑄器的主要成分,因當時稱銅為「金」,或「吉金」,所以近代學者也多稱銘文為金文或吉金文字。

 

銘文刻鑄,為銅器鑄造的過程之一,其法甚多,惟以浮雕心型法為主。

 

銅器的鑄造方法,是先用陶土雕塑出該件銅器的模型,再用泥片分部壓上模型,塑取外,之後將模型表面平均刮去一層,其厚度即為欲鑄銅器的厚度,模型表面刮去後,約成光禿的心型(或稱內),於是用毛筆在心型上.反書文字,將之浮雕出來,然後以此心型與外併合,從預留的注口澆入銅錫的合金熔液,俟其冷卻敲碎泥,便得銅器,而心型上浮雕的反書文字,即成鑄在器腹內壁的陰凹銘文。

 

銘文的出現,從鄭州出土商代前期的銅罍上便已有之,到了商代晚期與安陽甲骨文同時的銘文,就普遍可見。

 

銘文的發展,初由刻鑄一個字的族徽開始,進而記入祭祀先祖或父母的稱號,稍後器主將作器原因鑄出,銘文漸多,在晚商已有銘長四十四字的銅器。

 

商周銘文以西周時期為最盛,百字以上的長銘數十篇,其內容及征伐、封采、建邑、賜命、宴饗、漁射,乃至爭訟、締約等,都屬王侯公卿僚臣之間的記事實錄。

 

著名者如檀利簋,記武王在甲子日征商之事(見圖),證明史籍所載屬實;

 

康侯簋有始封衛國之銘,何尊有成王五年初建成周之銘,宗周鐘有昭王南征濮國凱旋之銘,散氏盤有兩國戰後締和之銘;

 

到了西周晚期,更有毛公鼎銘五百字,成為商周銅器銘長之冠,所記與宣王中興有關;

 

諸此長銘,都是載籍所缺的第一手珍貴史料。

 

東周之世,由於王權式微,列國僭越,故彝銘已乏因功受賞之文,大多自擇吉金作器,記事簡短,內容空洞,但諸侯通婚結盟,媵器頗盛,亦可藉以考察各國姻親關係。

 

至於銘文的書法藝術,商及周初雄渾,西周晚期平整,春秋戰國多纖細作態,各異其趣,尤推越國兵器上的鳥書為奇致。

 

商周銘文總具三千餘單字,其中仍有不少未識。

 

〈見圖一〉(張光遠)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503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15 04:3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