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海洋●海洋溫度結構】 海洋溫度之結構,可分海表面分布及垂直分布兩方面來說。
見圖一見圖二海洋溫度之海表面分布之所以有變化,主要係因日照的分布不均所致。
在赤道附近因太陽之直射,海水表面所接受之熱量較多,而在兩極因海表面僅能接受太陽斜射,獲得少數熱量而已。
因此,造成在赤道的溫度較高,而越接近兩極,即緯度愈高,海表面的溫度越低的現象。
但海洋環流會將海洋的熱量由赤道帶向高緯度,或將冷水團由高緯度帶向低緯度,形成在有海洋環流地區之等溫線,不與緯度線平行,而造成在墨西哥灣流將高溫之熱水,帶至北極圈內挪威沿海,使其終年不結凍。
又在有湧升流地帶,因湧升流會將深層低溫的冷水,帶至海表面,使表面海水的水溫,要比附近低些。
海表面之溫度分布見圖一、二。
見圖三海水是一熱量不良導體,不能迅速將海表面吸取之太陽熱能,以傳導方式傳至深層,使深層海水的溫度,均在攝氏五度以下。
然表層海水因風、海流及波浪作用,發生對流作用,使海水混合,表層海水之溫度幾為一致,此層又稱混合層。
而在深層海水之溫度,因很難接收到熱,故溫度很低,稱深層海水。
而在混合層與深層海水間的薄層,因其溫度由上層急遽下降,稱之為躍溫層。
因此,一般海洋溫度之垂直分布,可分為表層或混合層、躍溫層,及深層海水三層。
其垂直分布結構見圖三。
(殷富)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4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