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中外地志●海地】 海地,為中美洲西印度群島中希斯盆約拉島上的共和國,人口四百三十一萬四千六百二十八人,面積二萬七千七百一十三平方公里,北瀕大西洋,南臨加勒比海,西隔牙買加海峽與牙買加相望,西北隔向風海峽與古巴相望,東界多明尼加。
國土尚包括二個離島哥拿夫島及托提島。
首都太子港,為第一大城,海地角居北岸,為第二大城。
全境多山,耕地約占三分之一,農業是主要產業,主要作物有稻米、甘蔗、玉蜀黍、山芋、蔘茨、香蕉、咖啡,及棉花。
由於人口密度高,每戶農家只能擁有小塊耕地,農村普遍貧窮,海國是拉丁美洲人口密度最高而國民所得最低的國家。
工業大部分為輕工業,產品包括食品、香水、皮件、肥皂、酒等,礦產只有鋁土和銅。
輸出以咖啡為最重要,其次為棉花、糖、瓊麻、鋁土、香水,漁產中的龍蝦銷往美國,亦占重要地位。
人口中百分之九十五為黑人,保留傳統的非洲文化方式,但由於昔日為法國殖民地,文化帶有法國文化的色彩,是西半球唯一的法語系國家,一般人民日常以操方言為主,信奉天主教。
由於經濟落後,人民貧窮,加上獨裁統治,每年有大批人民移出,主要移往美國。
自從西元一四九二年哥倫布發現希斯盆約拉島並命名後,希島就由西班牙人所經營,但偏重於東半部,現為多明尼加的屬地。
法國又自非洲引進黑奴,在海國沿海從事蔗糖種植,一六九七年,西班牙將海國殖民權讓予法國,海國遂成為法國在美洲最富庶的殖民地,生產蔗糖及咖啡,一八○四年脫離法國獨立。
(張長義)見圖一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4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