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地學●秋分】 地球自轉時,由於球體與水平面傾斜二十三度半,地軸與真正南北方向差二十三度半,但與地球上另一條大圓-赤道垂直相交,而與黃道平面(即地球公轉平面,亦即水平面)成六十六度交角。
於是太陽光線的直射區域,乃由赤道擴展到南北各二十三度半。
這是晝夜長短與緯度的關係。
又因地球繞日公轉,順橢圓軌道而行,每年一周。
距日遠,速度慢;
距日近,速度快。
如將此軌道三百六十度分為四象限,則公轉九十度所費時間不同,這是一年中有四季變化及四季長短不同的原因。
計春為九十二日又二○o二時,夏為九十三日又一四o四時,秋為八十九日又一八o七時,冬為八十九日又○o五時。
過去我國四季畫分,係以全年二十四節氣為依據,每一節氣相隔約十五日。
這些節氣為古天文家用以指示細微氣候方法之一。
分周天為三百六十度,春分起算為零度,秋分一百八十度,冬至二百七十度,後復為零度。
玉海:「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故一歲有二十四氣。
每月二氣,在月首者為節氣,在月中者為中氣。」
秋分為節氣之名,每年九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即太陽經過秋分點之(秋分點〔AutumnalEquinox〕:夏至以後,太陽自北向南橫過赤道時,約在九月二十三日,此時太陽居於黃道與赤道相交之一點),是日日光正射赤道上,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下表)。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至於仲秋之月,陽在正西,陰在正東,謂之秋分,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方勝雄)見圖一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