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9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工學●煤】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1 08:31: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工學●煤

 

煤(Coal)為人類最早所用之化石燃料,目前仍為一種主要能源礦產。

 

中國人在二千年前已經開始用煤,歐洲人(英國)在西元十二世紀亦開始用煤。

 

煤為一種自然發生成層的能燃燒的有機岩石,產生於沈積岩層中,主要為陸相炭質物組成。

 

煤係原來生長於沼澤地中之植物,在大量死亡後,發生局部腐爛作用。

 

其碎塊遺體堆積後,經過各種生物、化學,與地質作用所變成者。

 

煤中所含化學成分以碳為主,通常多在百分之五十以上,此外含有氫、氧,與少量之氮和硫,尚有或多或少之無機礦物質夾雜其內。

 

植物變成煤之作用名為成煤作用(Coalification),可分為兩階段。

 

首一階段以生物化學(Biochemical)作用為主,亦名泥炭(Peat)階段。

 

廣大沼澤地中植物死亡後,先經以氧化與微生物菌為主之局部分解,使植物碎塊先變為泥炭,大部由腐植質(Humns)組成,為植物或煤過程中最早變成之有機物質。

 

在此過程中,容易腐化之植物組織先行分解,僅抵抗腐爛分解堅強之植物組成物質得以存留堆積,造成泥炭。

 

第二階段為地質化學(Geochemical)作用階段,兩階段間為漸變互異,無明顯分界。

 

在本階段成煤過程中,由於泥炭受上覆其他岩層覆蓋,深埋地下深處,因溫度壓力之不斷增高。

 

乃發生類似岩石之變質作用,使泥炭中碳分含量不斷增高,而氧、氫、氮之含量逐漸減少。

 

乃使泥炭先變為褐炭,再由低級煙煤變成高級煙煤,最後變為最高級之無煙煤。

 

在本階段作用中主要有兩種化學變化:一為碳化作用(Carbonization);

 

一為去揮發分作用(Devolatization)。

 

即煤級愈高。

 

其所含碳分愈高,所含揮發分愈低。

 

此兩種變化之造成,主要為溫度壓力不斷增高所致。

 

在植物變成煤之過程中,僅植物組成物中之抵抗分解腐蝕堅強者始能堆積成為煤層,成為主要成煤植物組織,其他易於分解之植物組織早在成煤作用中消失。

 

在植物組織中抵抗分解堅強者依次有角皮質(Cutin)、軟木質(Suberin)、樹臘(Waxes)、樹脂(Resins)、木質(Lignin)及纖維素(Cellulose);

 

但以後兩者在植物組成物中所占百分比最高,故為造成煤之最主要植物組機。

 

煤之主要分類法將煤分為不同之煤級(CoalRank),即表示成煤作用中之不同階段,每一階段可代表一不同煤級,皆以煤之化學及物理性質之變化決定之。

 

煤級之最低者為前述之泥炭,多呈棕色,多孔而疏鬆,含水分至高,植物之根莖葉等組織亦常保存於泥炭中,可見其變化之淺也,較高煤級為褐炭(Lignite),呈棕黑色。

 

水分較少,植物組織亦甚少保存,燃燒時有長而多煙之火焰。

 

煤級再增高則變為半煙煤(SubbituminousCoal),呈黑色,光澤較高,水分已大為降低。

 

更高一級之煤為煙煤(BituminousCoal),亦呈黑色,光澤明亮,具有發育良好之條帶狀組織與節理,呈正長形裂口,所含水分低於百分之十八,可分高揮發分與低揮發分兩種煙煤。

 

煤級更增高則變為無煙煤(Anthracite),硬而脆,光澤甚強,節理發育欠佳,亦無條帶狀組織,揮發分低至百份之十以下,固定碳高至百分之九十二以上,燃燒時火焰短而無煙,適於家用。

 

無煙煤之煤級再增高,則變為石墨(Graphite),理論上含碳可達百分之百,但仍多含雜質。

 

石墨不能燃燒,故不屬煤類。

 

煤級之逐漸增高原因為時間之增加、壓力之增加(包括上覆岩層之垂直壓力與地殼變動之側壓力),與溫度之增加所致之。

 

煤級增高時,煤中所發生之主要化學與物理變化則為碳分之逐漸增加,氫、氧,與水分之逐漸減少,揮發分亦逐漸減少,熱值與絕對比重逐漸增加,色澤之深度、反光率,與光澤亦逐漸增高。

 

煤之化學成分可分為元素分析及實用分析兩種引算方法。

 

元素分析以計算煤中所含化學元素為主,共有六項目,即分析煤中所含之碳、氧、氫、氮、硫及灰分。

 

本法以純科學之研究為主,既費時而費用又甚高昂,故通常甚少為之。

 

實用分析較有實際功用,可藉以判斷煤之品質與價值,且費用廉而進行快速。

 

本分析共有四主要項目,即固定碳(FixedCarbon)、揮發分(VolatileMatter)、灰分(Ash),及水分(Moisture),此外尚計算煤之熱值(HeatingValue)。

 

煤中之固定碳為一技術名詞,將煤作隔絕空氣燃燒時,驅出其所含揮發分與水分,所得殘留物質中去掉灰分後即為固定礦。

 

揮發分亦為一技術名詞,即將煤隔絕空氣燃燒時,其逸出之蒸散物中去掉水分後所得者即為揮發分。

 

水分之多寡與煤中氫與氧之含量有關,以低級煤含水分較高,隨煤級之增高水分漸減少。

 

水分含量過高將降低煤之經濟價值。

 

灰分又名礦物質,係煤中所含無機物質,當煤在空氣中完全燃燒後,所得殘餘物質即為灰分。

 

礦物質可與煤層同時生成,亦能在煤層造成後,由地下水沈積於煤層之節理、層面、或裂隙中。

 

主要礦物成分有黏土礦物、碳酸鹽礦物,與黃鐵礦,其中硫分含量過高對煤質有最大不利影響。

 

熱值在我國多以卡路里(Calorie)計算,即在一大氣壓力下,將一公克水由攝氏一四.五度增加至一五.五度時所需要之熱能,名為一卡路里,熱值愈高之煤價值愈大。

 

按照煤之植物組成,又可將煤分為兩大類:一名腐植煤(HumicCoal),其植物組成主要來自樹木組織(WoodyTissue),即由前述之纖維素與木質組成,大部煤城層均屬之。

 

另一名腐泥煤(SapropelicCoal),主要由抵抗分解腐蝕最強之植物組織構成,可分為主要由植物袍子(Spores)組成之燭煤(CannelCoal),及由最低等之藻類植物組成之藻煤(BogheadCoal)。

 

世界上產煤最多之地層有二,一為古生代之石炭系,二為中生代之白堊系,後者多產較低級之煤。

 

第三紀地層中則常有較厚之褐炭或泥炭層出現。

 

在中國含煤最富之地層,為中生代之石炭二疊系及中生代之侏羅系。

 

後一煤系在全國分布甚廣,為最重要煤系之一。

 

煤之用途除供一般發電、工業,或家用燃料外,另一最主要用途為煉製焦炭(Coke),此為鋼鐵工業目前必須之原料。

 

焦炭在煉鐵爐中與鐵礦石中之氧結合成二氧化碳逸出,能使金屬鐵分離而出,以供製鋼鐵之用。

 

在煤之煉焦過程中,有揮發分分離,其中可提煉不少化工原料之副產品,煤可以液化成為類似石油之液體燃料,亦可以氣化成為煤氣燃料。

 

目前在技術上均可以達成,但在經濟商業價值上,尚無法與天然生產之石油與天然氣競爭也。

 

(何春蓀)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297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6 02:41 , Processed in 0.60937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