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3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音樂●鈸類樂器】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0 09:36: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音樂●鈸類樂器

 

鈸類樂器,為敲擊樂器,由兩片金屬體組成,互相敲擊而發聲。

 

鈸在我國可能是由於西元四世紀隨天竺樂由印度傳入,在唐代的十部樂中的燕樂就用到鈸,宋代以後,銅鈸就在宮廷中的舞蹈與戲劇音樂中廣泛使用,經過許多世紀的流傳和改進,已成為具有民族色彩且有豐富表現力的樂器。

 

鈸是體振動樂器,鈸身為一塊圓形的響銅板,中央突起半圓形作為固定點,四邊振動發音,有十多個種類,較常用的有雙光鈸、光鈸、京鈸和小京鈸。

 

雙光鈸鈸面較大而薄,發出深厚而悠長的低音,中間的碗有平頂與圓頂之分,鈸面也分平形與弧形,北方大都使用平頂平形鈸,南方多用弧形鈸,在地方戲曲、民間合奏、舞龍舞獅與鑼鼓樂隊中常用。

 

光鈸鈸面較小而薄,發音輕飄,各劇種都使用,常用作古典戲劇的迎接場面,也作為單面鈸使用,為說唱伴奏。

 

京鈸又名水鈸,鈸面厚而發音高,發出采采的聲音,適用範圍較廣,在民族音樂、京劇及其他地方戲劇,及舞蹈、民間吹打樂隊都使用,並提鑼鼓隊的主要樂器。

 

小京鈸又名小水鈸,發音清脆,高於京鈸,用於地方戲曲的武打場面,以表現緊急情況,並於大型鑼鼓隊中使用。

 

鈸屬於無固定音高的樂器。

 

在帽的中心開孔,用綢或布栓緊,以便雙手握持。

 

擊法有輕擊、重擊、磨擊和撲擊等數種,偶而也以小槌敲擊單片的鈸沿。

 

在鑼鼓隊中,鈸的音響明快,能增強烈情緒,激發鬥志,在戲劇音樂中,能烘托氣氛,突出人物性格。

 

鈸的音色、音量和傳遠度,主要決定於響銅的成分、面積、厚薄、邊沿部分的坡度和碗的大小,演奏時互擊的輕重,接觸的部位和角度,對音色也有很大的影響,其延續音比較長,根據需要,可以在互擊時加以控制。

 

中國鈸的尺寸,超過二十七公分直徑的為雙光鈸,有大至十二吋半徑者稱為大獅鈸,在現代國樂中很能加強激烈或突發的氣氛。

 

小京鈸的直徑則在十二至十四公分間。

 

(鄭德淵)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071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7 23:24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