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經濟●農業合作】 一、農業為何要合作:(一)農業生產受自然之限制甚嚴,農產品品質參不齊,分級困難,農民常不易將其少量之產品分級,以符合市場之需要,而獲較高之售價,合作普林制(PoolingMethod)的運用,便可解決此一難題。
(二)交換經濟時代,農業營必須擴大,諸凡耕種、飼養、加工、運銷,以及農業生產資材的購買,機器的共同使用,甚至市場情報、保險,均須合作,才可舉辦。
(三)合作兼可解決很多社會性的問題,農民透過合作加強團結,參加各種社會性活動。
(四)農業亦須像工商業,透過合作擴充其經營規模,方可發揮高度的生產效率。
(五)為了適合現代化的合作經營,必須用系統分析方法制訂合作社的計畫,並放棄個別合作社的本位計畫。
(六)農民必須結合許多農家的資本,集中其產品,方可經營運銷,集中他們所要購買的產品,方可自營購買,結合多數人的信用,方可作借款保證,貸到低利貸款,集中種植與管埋,方可擴大經營規模,節省費用。
總之,今日農業經營非合作不可,所有綜合經營、共同經營、農業專業區等方法,均是農業合作。
二、農業合作的範圍:(一)農業上的合作業務,可能有若干農民,集中他們的土地、勞力、工具以及牲畜,聯合起來共同所有並共同管理,成為一個整體的農業生產業務。
(二)農業上較高的產量,有賴於生產方法之改良者甚大。
合作事業在便利小農以合理的價格選購種子、肥料、飼料、用具、建築用材、獸醫用藥,以及多種使現代耕作勝過舊式耕作的農業用品。
(三)農民為了購買生活與生產資材,必須要有資金,這些資金是由儲蓄或借貸而來。
合作組織便於對農業資金的提供。
(四)合作組織也辦理農產品的運銷業務,除了代為出售,也辦集貸、分級包裝、儲藏等工作,或將商品加工,以利銷售。
(五)農業合作社在各種合作社中是數量最多而且最為普遍的一種。
運銷、供給及信用合作社在歐洲及南北美洲到處都是,近年來,信用合作社在亞洲各國是最多的一種合作方式,運銷合作在非洲、澳洲、紐西蘭等地都很發達。
(吳恪元)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