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經濟●景氣指標】 景氣指標(BusinessIndicators),意指足供觀察景氣循環的各種指標。
其目的既在觀察景氣循環,則其前提必定要將各種時間數列(TimeSeries)中所隱含的「季節變動」、「不規則變動」,甚至「長期趨勢」先行消除,而僅剩「循環變動」。
事實上,並非所有經濟指標都足以勝任循環認定的工作,因此必須有所選擇。
密契爾(W.C.Mitchell)認為優良景氣指標必備:一、指標須長達半世紀或更長,以便顯示其在各種情況下與景氣循環的關係。
二、指標須領先循環的復甦中心或衰退中心達一不變的期間,兩者期間可能不同。
三、指標不可有不規則的變動,以便在它每一次的方向轉變中預告一般景氣的復甦或衰退即將到來。
四、指標的循環變動必須顯著而足以認定。
同時也給到來的變化有個相對幅度的指示。
五、指標須與一般景氣活動相關,而使人們建立相信這類事物的本質,而對其將來的景氣循環行為,將如同過去的行為一致有所信心。
單一指標或少數指標的觀察,並無法有效認定循環的過程。
因此,必須藉重大量指標的觀察。
這些指標在循環的轉折點(TurningPoints)出現時間上,常出現有些較領先,有些較落後的現象。
加以歸類而成:領先指標(LeadingIndicators)、同行指標(CoincidentIndicators)與落後指標(LaggingIndicators)。
通常領先指標包括有:製造業平均每週工作時數、廠房設備原料的訂單、獲准的住宅建築數、商業存貨變動、股票價格指數、利潤、貨幣供給額…等。
同行指標有:非農業就業人數、國民生產毛額、工業生產指數、個人真實所得、製造業與商業銷售量…等。
落後指標有:長期間失業人數(倒置)、商業存貨、製造業每人時產出變動(倒置)、對商業與工業放款餘額、銀行利率…等。
經過指標之綜合判斷,足以代表景氣循環真正實況的,稱為基準循環(ReferenceCycles),為景氣循環標準的時間表。
其餘各種單一或分類的指標的循環時間表都稱特定循環(SpecificCycles)。
指標依其來源性質,屬官方公布的統計資料的稱量指標(QuantitativeIndicators);
屬調查而得僅計趨勢的稱質指標(QualitativeIndicators)。
景氣指標的具體用途,在於提供景氣循環的三個D,即循環的時間長度(Duration)、循環的變動幅度(Depth)與循環的擴散程度(Diffusion)。
用以知往鑑來,對症下藥,或即救衰,或即抗膨,俾求經濟穩定與成長。
(許添財)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