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經濟●發電】 電力使人們生活現代化,也提升了一國工業化程度。
今日,電力仍將持續增加,估計每十年電力需求量便會倍增。
發電(PowerGeneration),係指在發電廠中將機械能量轉變為電能之謂,發電廠之種類,基本上說來不是水力發電廠(HydroelectricPowerStation)便是火力發電廠(ThermalPowerStation)。
水力發電係利用水的落差來推動發電機,而火力發電則利用蒸氣壓力來推動發電機,只是火力發電有採用礦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氣)也有用核能來做燃料。
水力發電有許多益處,它既不需燃料也不需要冷卻水,更不會造成熱氣污染,再則水輪發電機組也較汽輪發電機組可靠,因其在運轉時速度低且沒有溫度壓力之顧慮。
但就另外觀點言,火力發電建廠時間短,不必依賴雨水,任何季節均可供應電力,又由於發電廠位置之選擇富有彈性,使得電力在輸送距離上縮短很多。
火力發電可事先設計使用數種燃料,一旦燃料價格有所變動,則在很短時間內便可更換發電用燃料。
早期發電工業中,水力發電較火力發電便宜且扮演主要供電腳色。
自西元一九三○年後,火力發電技術大有改進。
再者當時燃料已很充裕且價格也相對低廉,於是火力發電才逐漸發達起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電用機組尤其是汽渦輪發電機組,大都趨向大容量化;
美國一九五六年所裝設二百六十百萬瓦特(MW)和一九六五年的一千百萬瓦特,均是當時世界上火力發電最大容量者。
由於發電容量愈大愈經濟,且煤和石油等之物價又很便宜,故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均致力發展火力發電,使得水力發電淪為尖峰負載電力。
儘管如此,世界上仍有許多國家在發展大容量水力發電計畫,如蘇俄和加拿大等均是。
在一九七○年初期,開發中國家,如巴西裝有一千二百百萬瓦特,埃及則裝有二千一百百萬瓦特之水力發電設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們顧慮傳統燃料將被用罄,因而研究核能發電以開闢新能源,諸如英國發展出汽冷式反應器,美國則有輕水冷式反應器。
核能發電在一九五○年代是很難與低廉的傳統燃料相競爭。
一直要到六○年代中期,核能發電才可與傳統火力發電相抗衡。
在火力發電結構上,美國發電量中有百分之六十用燃煤,百分之二十用天燃氣,用石油作燃料僅占百分之二;
英國百分之八十用煤來發電;
日本和義大利則有百分之七十以上之電力是靠進口重油作燃料。
發電方式之比例,英國幾乎都是火力發電(約占百分之九十八),美國、蘇俄和西德則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是火力發電,日本也高達百分之七十。
加拿大百分之八十之電力是靠水力發電,挪威則高達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瑞士和瑞典也高達百分之八十左右是靠水力來發電,這些國家可稱為水力發電國,另外,法國和義大利之發電方式之比例則各占一半。
我國於民國六十九年之發電量為四萬零八百一十三百萬瓦特,其中水力發電占百分之七.一,火力發電占百分之七三.七,核能發電則占百分之一九.二。
臺灣電力公司估計,到七十九年之發電比例,核能發電將提高至百分之二八.九,水力發電僅占百分之五.五,我國仍是個火力發電國。
未來之發電,將趨向快茲生式反應器(FastBreederReactors)和磁場流力發電(MagnetohydrodynamicPowerGeneration),此二者可提供豐富之發電燃料,且可提高發電效率百分之五十。
(高凱聲)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