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4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農學●臺灣農業】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9 14:54: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農學●臺灣農業

 

臺灣光復初期,除了幾個較大縣市有農業改良場、農業試驗所、園藝試驗所或試驗分所,或種苗繁殖場,稍具科學雛形外,其他一般農民的田間種作技術、農業經營方式是保守的。

 

農村的形象,是暮氣重重。

 

農民的生活,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所得不過終歲肌膚飽暖而已。

 

尤其是農村的學童,披星戴月,行走數小時,光著腳散失在那荒草漫漫的羊腸小道,顯示出農村的失色和農民的貧血。

 

臺灣光復後,施行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農民有的出國深造、受訓,有的遠赴南美洲、非洲、及東南亞各地,協助各國農業科學化之進行。

 

中華民國之農耕大使譽滿全球。

 

國內就園藝事業來說,洋?

 

外銷各國。

 

鳳梨由每公頃二萬五千株,增植到每公頃四萬株,製罐外銷。

 

洋菇由無中變有,大量外銷。

 

香蕉、柑橘、荔枝、葡萄、檬果也不斷運往海外。

 

菊花、唐菖蒲、香石竹、蘭花…等草木花卉,也與果樹相互爭榮,賺取外匯。

 

葡萄變為一年三次收穫,由溫帶地區,移種到亞熱帶地區,如高雄、屏東等地,這是園藝史上的成就。

 

次就水產來說,淡水魚苗的人工繁殖,養蝦事業的新擴展,漁船設備的科學化,漁撈事業的機械化,日新一日。

 

至於禽畜方面,肉用、蛋用、種用等雞場,全屬現代科學化的管理。

 

肉用種豬的改良,乳牛及肉牛事業之推展,也很蓬勃。

 

而森林方面,木材的乾燥防腐與加工,發展外銷,也在各處經營之。

 

他如:農村產業道路之興建,農舍之改良,太陽能在農村擴大之利用,農耕事業之機械化,山地保留地之科學利用,各處防風林之興起,農產加工的發展,養蠶事業的研究與推廣,農會的改進,四健會的推展,特用作物的改良,水土保持工程的擴充,農村家庭計畫的施行,植物保護中心的建立,土地政革訓練所的創辦,亞洲蔬菜中心的興起,菌藻植物的繁殖,沼氣的利用,都邁向新的里程。

 

臺灣四面環海,土地資源,受地理環境限制,耕地面積,自然因人口的激增而逐漸減少。

 

臺灣的農業應兼顧下列諸端:一、空中農園:是指蜜蜂飛舞空中,如農政人員,大量的推廣蜜源植物;

 

又如高速公路、縱貫公路、橫貫公路、一般產業道路、低海拔地區,用蓮霧、柑橘、龍眼、荔枝等果樹,在沿途大量栽培;

 

高海拔地區,則種植蘋果、梨、桃、李…等。

 

而一般崩塌地及斜度超過三十度以上的中低海拔地區,則種植珊瑚藤(花期五月至十二月,極美麗)、紫薇花,使形成遍地花海。

 

高海拔果園,用白花三葉草果園覆蓋。

 

低海拔果園,用營多藤果園覆蓋。

 

果園圍籬及高速公路沿途圍籬,一律改用貓爪刺。

 

冬天農田間作,推廣油菜。

 

庭園布置,花卉方面則大量培養黃波斯菊、大波斯菊、金蓮花、一串紅、百日草…等;

 

瓜果方面,則多種植西瓜。

 

森林公園,則以白千層為主。

 

庭園綠籬,則推廣月橘(七里香),但不能強剪。

 

如是,可供應全臺灣五十萬箱蜜蜂之生生不息。

 

蜂蜜及蜂王漿之產品收入,每年可達二十五億元。

 

他如:蜂體對作物之授粉,蜂蜜之滋補人體,蜂王漿之預防癌細胞發生、治療肝功能衰退,腹部毒針之治療關節炎、風濕痛、神經衰弱及各種神經痛。

 

二、網式養魚:利用各地水庫,每五十公尺或百公尺直徑,構成一圓形之尼龍網,網與網之間,要有相當空隙,網上培養布袋蓮,以作夏天遮蔭,冬天保溫之用,網內飼養各種魚類,既是生產,又是景觀事業。

 

三、塔形養蛙:各風景區庭園布置,構築三層、五層、七層之鋼筋水泥塔,塔外是有層次高低起伏的流水,塔內是入夜電光閃閃,內養大、中、小不同形態的牛蛙,於是趨光性的害蟲逐漸減少,牛蛙的食料,也可源源供應,是土地多層次利用的創新事業。

 

四、高山養鹿:高山草原豐富,利用耐寒性牧草,推廣養鹿。

 

五、布袋蓮養火雞及紅面鴨:布袋蓮繁殖力極強,阻塞河川,為害甚多,若將其搗碎,混入米糠、麥麩,少許食鹽及骨粉…等,乃一良好飼料。

 

六、庭園果園化:所有公私庭園,一律果園化,既有春花可看,又有秋果可吃。

 

(蔣永昌)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59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5 13:4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