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3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工學●衛生工程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9 14:52: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工學●衛生工程學

 

一般所稱之衛生工程,係指自來水工程和下水道工程,有別於環境工程。

 

而衛生工程學即為探討自來水工程和下水道工程(又稱污水工程)之專門學科。

 

水是人類維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物質,每人每日水之攝取量約二至三公升,由於部分為從食物中攝取,因之以飲用水攝取者約一至一‧五公升。

 

但除飲用水外,廚房、洗滌、洗衣、淋浴、庭園、草地和街道之清洗,也需要用水。

 

又火災時需於短時間供應足夠水量和水壓的水,以滅火。

 

此外,由於工業的發展和國民生活水準的提高,水之用途漸廣,使用量漸多。

 

水同時為致病菌之主要媒介體,因之供給良好合乎衛生的自來水,也是提高國民?

 

生之首務。

 

自來水工程即以供應充足水量、良好水質和足夠水壓配水到供水區域內之各用戶,滿足家庭用水、工業用水及其他公共用水之需要。

 

一般自來水工程可分五個部分:一、取水工程:自來水水源有地面水(河川水、湖泊水等)及地下水兩種,因之取水設施也依水源之不同而異。

 

估計供水區域在設計年限時之需水量,並視水量和水質選擇適當水源,取足夠的水量。

 

若水源為河川水,而其在枯水季水量不足時,就應考慮以蓄水庫調節水量,滿足需要。

 

若水源為地下水,就必須考慮其安全出水量,以免損毀水井及地下含水層之物理性質。

 

取水設施依水源而異,有取水門、取水塔、取水管渠等。

 

二、導水工程:為自取水地點將水輸送至淨水設施或供水區域之管、渠設施。

 

導水構造物有渠道、洩槽、水管、虹吸管、隧道、倒虹吸管及其他附屬設備,究應採用何種形式,應視地形,有效水頭、水質、施工條件及其他條件而定。

 

三、淨水工程:為使原水能合乎飲用水之水質標準,一般地面水原水皆須先經處理後始能供應使用,即使是地下水有時也因含鐵分或其他礦物質過高,而需處理,但若水質合乎標準時,則經消毒就可供應使用。

 

一般淨水工程設施包括有沈砂、沈澱(包括普通沈澱、混凝沈澱)、過濾(慢砂濾法、快砂濾法、特殊過濾)、消毒及其他特殊處理法。

 

淨水程序的組合,依原水的水質、淨水量的多少及用水目的等,選擇適合的程序。

 

四、配水工程:將經過處理達於飲用水標準的水,分配到供水區域內各用戶之設施,稱之為配水工程。

 

配水工程除了配水管外,尚有調節水量及平衡水壓之各種設施,以滿足用戶各時段所需之用水量及足夠水壓。

 

這些設施包括有配水池、高架水塔,及抽水設備等。

 

五、用水設備:為自配水管分支到用戶內之各種設備,包括用戶自行裝設之水管、水閥、量水器、衛生設備等。

 

以上是為衛生工程學中自來水工程之內涵。

 

下水或稱污水,係指排水區域內之雨水、家庭污水及事業廢水。

 

下水道係指為排除及處理下水而設之管、渠及其有關設備。

 

凡有人群居住或活動的地方,就必有垃圾、糞尿及污水排出,人口愈密集其量愈多,處置也愈困雞。

 

自來水和下水道同為現代化都市不可或缺的公共設施,前者比如都市的動脈,後者為靜脈,兩者應相輔而行。

 

倘一個都市雖有完整的自來水系統,或積極從事自來水建設,但若無下水道系統,而任由污水、糞尿到處溢流,不僅不合公共衛生,易於傳染疾病,市民的生命、財產也缺乏保障,更甚的,任由污水排入河川、海洋,將影響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下水道依照其排水方式,可分為分流式和合流式兩類。

 

分流式為雨水和污水分別由各自系統之管線排除,合流式則為同一管渠用以同時排除雨水和污水之稱。

 

由管渠所收集之污水,引至管渠末端之污水處理廠處理後放流於河海,管渠系統途中有時因地形為免管渠埋設過深,有設揚水站以提升水位者。

 

在分流式下水道系統中專排污水者,又稱?

 

生下水道。

 

污水之處理方式,主要為藉物理沈澱及生物處理以分離污水中之可沈澱物質和分解有機物質,以達到安定化。

 

在污水處理過程中分離出之污泥,經濃縮、消化、脫水及焚燒達到安定化及減量化後,最終可供填地及改良土地等處分之。

 

(歐陽嶠暉)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592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5 12:40 , Processed in 0.14061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