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7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中外地志●臺灣】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8 08:17: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中外地志●臺灣

 

臺灣省和臺北、高雄兩個直轄市合稱為臺灣地區。

 

本地區包括臺灣本島及其附屬十四島嶼、澎湖島六十四島嶼及釣魚臺列嶼八島嶼,面積三十六萬平方公里,除去臺北市二百七十二平方公里、高雄市一百五十四平方公里,臺灣省面積為三萬五千五百七十四平方公里,是我國面積最小的一省。

 

但臺灣本島是我國最大的島嶼,居重要地理位置:一、位於東亞花綵列島中樞,琉球弧與呂宋弧會合點。

 

二、位於我國大陸棚東南緣,界東海與南海,東臨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和福建省相望。

 

三、位於中原時區內,略與長江三角洲同經,粵江三角洲同緯。

 

本省之極北是宜蘭縣釣魚臺列嶼中之黃尾嶼的北端,北緯二十五度五十六分二十五秒;

 

極南為屏東縣恆春鎮七星岩的南端,北緯二十一度四十五分二十五秒;

 

極東為宜蘭縣釣魚臺列嶼中之赤尾嶼的東端,東經一百二十四度三十四分十四秒;

 

極西是澎湖縣望安鄉花嶼的西端,東經一百一十九度十八分三秒。

 

北回歸線經過嘉義之南郊,橫貫本省。

 

臺灣和大陸有不可分的關係:就地質上言,臺灣與大陸為一體。

 

兩者間的臺灣海峽,深度概在數十公尺,甚少超過八十公尺,自更新世以來曾經幾次因冰期海準下降,海峽成為陸橋,使臺灣與大陸相連。

 

及至全新世仍有數度海退時期,海峽只留下狹窄的水道,使大陸文化得以東傳。

 

就歷史上而言,禹貢、列子等古書中已見有關本島古名之記載,自三國以來,歷朝均曾派員到本島經營,元代所稱之求、明代所稱的小琉球,許多學者視為臺灣。

 

至明萬曆年間始有大員、臺員之稱,今名臺灣,即源於此。

 

明永曆十五年(西元一六六一),鄭成功收復臺灣,設承天府。

 

清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清軍入臺,改承天府為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臺灣設省。

 

光緒二十一年臺省割讓日本,民國三十四年光復,重歸租國版圖。

 

三十九年畫分為十六縣、五省轄市和一管理局。

 

五十六年,臺北省轄市合併內湖、南港、木柵、景美四鄉鎮及陽明山管理局改制為直轄市。

 

六十八年,高雄省轄市合併小港鄉,亦改制為直轄市。

 

七十一年,新竹和嘉義二縣轄市升格為省轄市,故截至七十一年,臺灣省轄有十六縣和五省轄市。

 

本省省會設在臺北市,雖省政府於四十五年遷至南投縣的中興新村,但省會尚未明令公布變更。

 

臺灣地區由於地盤隆起,加上侵蝕與堆積作用旺盛,海埔地不斷擴張,面積一直在增加,依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的計測,已達三萬六千一百零三平方公里。

 

平均高度六百六十公尺,平均坡度十五度四十分,平均每平方公里的相對高度為三百一十二公尺。

 

山地、丘陵、平原三者面積的比例約為三比四比三。

 

臺灣本島形如紡錘,北由富貴角南至鵝鑾鼻長約三百九十公里,東由秀姑巒溪口西至濁水溪口寬約一百四十公里。

 

山地分布於中央及東部地區,是由數條平行山脈所組成,由東而西依次為:一、臺東海岸山脈,二、脊梁山脈,三、雪山山脈與玉山山脈,四、阿里山脈。

 

臺東海岸山脈北自花蓮,南至臺東,全長約一百五十公里,最高為新港山(海拔一千六百八十二公尺)。

 

脊梁山脈、雲山山脈和玉山山脈合稱中央山脈,為本島的主要分水嶺,其中脊梁山脈為狹義的中央山脈,北起蘇澳,南迄恆春牛島,全長約三百四十公里,最高為秀姑巒山(三千八百三十三公尺)。

 

雪山山脈由三貂角至濁水溪岸,全長約一百八十公里,最高為雪山(三千八百八十四公尺)。

 

玉山山脈北起濁水溪岸,南迄荖濃溪和楠梓仙溪會口,主玉山(三千九百五十二公尺),是本島第一高峰。

 

阿里山脈北起鼻頭角,南迄鳳山附近,全長約三百三十公里,主阿里山(塔山,二千四百八十公尺)。

 

阿里山脈在濁水溪以北者又稱加裏山脈。

 

臺灣西部,介於山地與平原之間,有一連串的臺地丘陵。

 

北自林口臺地,南迄恆春臺地,高度概在六百公尺以下,大部分由紅土和礫石所蓋,其侵蝕之甚者,呈丘陵地貌。

 

臺灣的主要平原有三:西部的嘉南平原、南部的屏東平原和東北部的宜蘭平原。

 

主要盆地也有三:臺北盆地、臺中盆地和埔里盆地,皆屬精華地區。

 

臺灣主分水嶺偏東,故河流東短西長,具有下列特徵:一、河身短、坡度大、水流急,最長的濁水溪長僅一百八十六公里,而坡度則達四十六分之一。

 

二、枯水期水量小,常成野溪,不適航行。

 

三、洪?

 

流量十分龐大,面積二、三千平方公里的集水域,經常出現每秒一萬立方公尺以上的洪水量。

 

四、河流含沙量大,如濁水溪因以得名。

 

五、河階、谷中谷、穿入曲流、隆起沖積扇等回春地形顯著。

 

臺灣四周環海,海岸線長一千五百六十六公里。

 

本島海岸大致可分為四型:一、北部岩石海岸,二、西部沙泥海岸,三、南部珊瑚礁海岸,四、東部斷層海岸。

 

北部岩石海岸,東起三貂角西至淡水河口,岬角、小灣反覆出現,海蝕崖、波蝕棚、海蝕洞,海蝕門等海蝕地形發達。

 

西部沙泥海岸,北自淡水河口南迄楓港附近,海岸線單調平直,多沙灘、沙洲和潟湖等海積地形。

 

南部珊瑚礁海岸,西自楓港,東至旭海,裙礁發達,海蝕港、海蝕柱和海蝕壺穴等遍布。

 

東部斷層海岸,北起三貂角南至旭海,海蝕地形顯著,有高達三百至一千二百公尺的大斷崖和數個典型的沖積扇三角洲。

 

臺灣氣候的特徵是高溫、多雨和強風。

 

受緯度、季風、地形和洋流的影響,各地略有不同。

 

若依柯本法(Koppen'sStystem)可分成四種類型:一、南部的熱帶季風氣候(Am),二、北部的濕潤溫暖氣侯(Cfa),三、西部的濕潤夏熱氣候(Cwa),四、山地的濕潤夏涼氣候(Cwb)。

 

臺灣的年均溫,南部約為攝氏二十四度,北部約為二十二度,最熱月(七月)均溫約在二十七度左右,南北之差很小,甚至有北部稍高於南部的現象。

 

最冷月均溫,北部(二月)約為十五度,南部(一月)約為十九度,南北之差較大。

 

年溫差北部大於南部,日溫差則相反。

 

山地的氣溫隨著高度而遞減,年溫差較平地小,日溫差則較平地大。

 

臺灣雨量的空間分布是山地多於平地,東岸多於西岸。

 

最多雨地在火燒寮一帶,平均年雨量達六千七百公釐,最少雨地在嘉南平原沿海和澎湖島,不足一千公釐。

 

雨量的季節分布,北部四季有雨,南部夏雨冬乾。

 

雨量的變率自北向南遞增,雨日則向南遞減。

 

臺灣的風,全年多為季風,夏、秋兩季偶有颱風。

 

冬半年(十月至次年三月)盛行東北季風,因氣壓梯度較大,且風向和東北信風相同,故風力強勁。

 

夏半年(四月至九月)盛行西南季風,因氣壓梯度較小,且風向和東北信風相反,故風速較小。

 

東北季風帶來北部的冬季豐沛雨量,西南季風則帶來全省夏季大部分的雨量。

 

每年六月至十月為颱風季節,尤以八、九月最頻,常帶來狂風暴雨,造成災害。

 

但輕度颱風常帶來甘霖,不但對農林有益,而且具有清潔作用,使寶島更為青蒼。

 

臺灣產業概況如後:一、農業(包括農、牧、漁、林):臺灣的自然環境適宜於農業的發展,然而由於工商業突飛猛進,農業成長的步調相對減緩。

 

日前耕地面積約九十萬公頃,占全省面積的四分之一,其中水田占百分之五十六,旱田占百分之四十四。

 

林地面積約一百八十萬公頃,占全省面積之半,其中闊葉林占五分之三,針葉林占五分之一。

 

農業生產總值已超過二千億元,其中農產占百分之四十六,牧產占百分之二十八,漁產占百分之二十三,林產占百分之三。

 

主要農產為稻米、甘蔗、甘藷、茶、香蕉等,主要牧產為雞、鴨、豬、鵝等,主要漁產為底棲魚類和迴游魚類,主要林產為杉、檜、柏、樟等。

 

二、礦業:臺灣地質構造複雜,礦床分布極不規則,礦業發展的自然條件並非優越,然以礦產而言,依面積比例觀之,可謂不少。

 

但因各種產業發達,大部分礦產遠不敷經建之需,端賴輸入。

 

主要礦產為煤、原油、天然氣、石灰石和大理石等。

 

煤田分布於西北部,原油和天然氣分布於苗栗一帶,石灰石分布於竹東和高雄一帶,大理石分布於東部。

 

三、工業:臺灣交通便利,勞工充足,工業發展的條件良好,工業成長迅速,使臺灣的經濟結構由農業為主轉變為工業為主。

 

工業產品出口值占出口總值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九十。

 

臺灣工業的發展一向偏重於輕工業,近年漸漸建立了重工業。

 

目前有工廠五萬餘,其中屬於化學品及其製品工業最多,次為機械工業,再次為金屬品製造工業。

 

四、商業:臺灣因資源較為貧乏,端賴國際貿易以易有無,且生活水準提高,各類服務業應時而興,商業可謂欣欣向榮。

 

公司約十萬家,商店近四十萬家。

 

臺灣交通設施包括鐵路、公路、海港和航空等方面。

 

鐵路長三千多公里,客運量每日平均約為三千多萬人公里,貨運量約為七百五十萬噸公里。

 

西部鐵路幹線電氣化、北迴鐵路和東線鐵路拓寬等工程,已經完成。

 

南迴鐵路工程正在進行中,預定於民國七十七年完工。

 

公路長約一萬七千公里,客運量每日平均約為五千五百萬人公里,貨運量約為一千八百萬噸公里。

 

中山高速公路已於六十七年全線通車,平地的公路密如蜘網,山地亦有三條橫貫公路,新建的另一中部橫貫公路,預定於七十四年完工。

 

臺灣主要港口有高雄、基隆、臺中、花蓮及蘇澳等五大國際港,貨物吞吐量每日平均約二十萬公噸。

 

航空方面的發展特別快速,中正國際機場位在桃園縣,國內機場分布於各大都市及離島,六十九年的客運量已超過一千萬人。

 

臺灣人口約一千五百萬,其中男性約占百分之五十二,女性約占百分之四十八,但適婚年齡,則女性稍多於男性。

 

出生率約為千分之二十三,死亡率約為千分之五,故自然增加率為千分之十八。

 

國民平均壽命,男性約為七十歲,女性約為七十五歲。

 

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為四百二十人,若以臺灣地區計算則約五百人,平原和盆地地區的人口密度高達一千人左右,山地則在二十人以下。

 

就業人口中,從事於製造業者最多,約占三分之一,其次為農、林、漁、牧業者,約占五分之一,再次為商業者,約占六分之一。

 

臺灣教育相當發達,各級學校普遍設立,依據民國七十年臺灣省統計年報,大專院校七十七所,中等學校八百五十五所,國民小學二千二百零九所,學生總數約占總人口的四分之一。

 

國小學齡兒童的就學率近百分之百,國中就學率也達百分之九十七。

 

臺灣社會安定,經濟成長迅速,國民所得不斷增加,目前平均每人年所得約八萬元,較大陸各省高出數倍以上,不愧為全國之模範省。

 

(石再添、楊貴三)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270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6 03:21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