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中外地志●臺北縣】 臺北縣,位於臺灣北部,面積二○五二.三三平方公里,人口二百二十六萬人(西元一九八○年)為大臺北都會區的一部分,與臺北市關係至為密切。
臺北縣地形約可分為三部分:一、臺北盆地:略呈三角形,盆地周圍長七十公里。
海拔二十公尺以下部分面積占二百四十三平方公里,其中水域占十九平方公里;
餘皆為平坦沖積平原。
二、林口臺地:又名平頂臺地,略呈不等邊四角形,中心部分寬約一二.三平方公里。
臺地海拔二百至二百五十公尺。
坡度百分之二以下之地形面,占總面積約三十一公里。
四邊各約有一百公尺急崖,使林口臺地對外交通受阻,形成孤立地區。
三、山岳丘陵地。
臺北盆地年平均雨量為二千一百公釐,年均溫約攝氏二十一度。
十月下旬至次年三月上旬,受東北季風影響,北部雨量多於南部;
四至六月為梅雨期;
六月上旬至九月末,受西南季風影響,雨量分布全島;
六月下旬至九月末又為颱風季。
縣內河流均源於高山地區,由於上游坡陡源短,一遇颱風挾帶豪雨,流量暴漲,平地常遭洪泛。
如逢漲潮、海水倒灌,災情尤重。
臺北縣人口成長率從民國五十八年以後,大致維持在百分之五十以上。
從五十七年的一百萬人,增至五十九年的一百二十四萬人,再增至六十四年的一百六十三萬人,六十九年再增至二百二十六萬人。
人口成長之鄉鎮均集中於臺北盆地;
北部海岸及東部山地的各鄉鎮則有社會減少現象。
如從民國六十九年人口普查資料來看縣內各鄉鎮到臺北市的通勤率時,前往臺北市通勤人口占該鄉鎮職業人口約百分率超過百分之五至十的,有鶯歌、三峽、林口、坪林,八里、烏來等六鄉鎮;
占百分之十至二十的,有新莊,樹林、淡水、瑞芳、土城、蘆洲、五股、泰山、三芝、石門、平溪、雙溪、貢寮、金山、萬里等十五個市鄉鎮;
占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有板橋、三重、石碇;
超過百分之三十的,有永和、中和、新店、汐止、深坑等。
由此可知,臺北市已成了臺北縣居民約主要工作地點,臺北縣成了臺北市工作者的主要居住地區。
另外,到基隆市的通勤率,在百分之五至十的,有汐止、雙溪、貢寮、金山;
百分之十至二十的,有萬里、瑞芳。
臺北縣之製造業,在民國五十五年聚集區在臺北盆地之中心都市,隨著時間而向外圍鄉鎮擴展,不僅如此,都市中心區之製造業別也比低都市化帶之業別齊全。
紡織業、化學業、電氣業是為各鄉鎮普遍存在的業別。
但臺北盆地之商業,有被臺北市中心區所取代的縐勢,使盆地內各商業服務業成為服務地方的一般零售業等。
(嚴勝雄)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2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