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中外地志●韶關】 韶關,又稱曲江,在廣東省北部,當北江上流楨水、武水會流之點。
北江民船溯湞水可通南雄,其北梅嶺關為粵贛陸路往來孔道,關北大庚即有民船下通贛縣,轉運便利,自古為中原到嶺南的交通幹道,也是用兵路線,現有公路連絡,直達韶關。
湞水民船溯西北而上,直通湖南,附近湘貨人粵,多採此線,經韶關直下廣州。
現有粵漢鐵路聯絡,更為便利,而韶關之重要性,益形增加,向為粵、湘、贛三省樞紐和水陸運輸中心,既是商業都市,又為軍事重鎮,附近有煤業及大寶山鐵礦,資源豐富。
抗戰期間,曾為廣東省政府所在地,勝利後又恢復原來地位。
民國五十九年,估計人口十二萬五千。
市區介湞、武二水之間,形如半島,利於防守。
街道仍保留歷代遺留規模,舊建築物到處可見。
最著名古蹟為風度路的風度樓,和風采路的風采樓。
風度樓為紀念唐代曲江籍的名臣張九齡者,人多稱做為曲江公,唐皇欽佩他的風度,故稱風度樓。
風采樓則為紀念宋代曲江籍的名臣余靖者,他亦以風采著稱當時。
韶關市有橋接湞、武二水兩岸,過湞水東岸為東河壩,粵漢鐵路在此經過;
過武水西岸為西河壩,都是重要郊區。
韶關古為韶州府治,又是曲江縣治。
清康熙年聞,在市東湞水東關橋設關,收粵、贛往來貨物稅,時名鈔關。
後又在市西武水遇仙橋設西關,收湘、粵往來貨物稅。
按韶關自古無雄關把守,清初地方志都只稱韶州府或曲江縣,中葉以後才稱韶關:可能是指設關收稅而言。
(陳伯中)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