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科學●膠】 膠(Gel),為在一相系中構成溶質的膠體粒子或聚合態分子,消失其原來自由運動的性能,因而發生凝集或固化,並改變其構造者。
膠從其分散媒體單獨分離後,與其媒體間產生明顯限界的現象則名為凝結Coagel。
不僅相系中膠體粒子,而且其分散媒體也同時發生固化者則名為凍子Jerry。
如上膠與凍子在形態、性質上極接近,故凍子被視為狹義的膠。
膠溶體(Sol)或液狀膠體分散相也可變成凍子,此過程稱膠化(Gelatination),又將膠溶體直接變成凝結體之過程稱凝結(Coagulation)。
膠可分別為動物性膠與植物性膠。
動物性膠是在動物獸皮、骨、角等中加水或稀鹽酸,加熱、分離、純化而製成粉狀或片狀產品。
通常呈白色或黃色,透明或半透明,有肉湯味道及氣味,不溶於冷水,但可溶於熱水、醋酸及水與膠的混合液中。
植物性膠是瓊脂,又名石花菜(Agar-agar),係由含乳糖的多糖類與硫酸鈣等混合組成。
製法為分離海草(GelidiumAlgae)的浸出液,使之乾燥及磨碎。
製品是蒼白色、粉狀,不溶於冷水但可溶於熱水。
膠的用途甚廣,可用為黏著劑,加強剛度的凝固劑,保持乳狀泡沫的安定劑,防止形成結晶劑等。
此外,膠是製造具有彈性的薄膜、照相底片等之重要原料,也供為皮革加工用劑、各種器具加工劑等。
食用膠必須由清潔的原料,以潔淨的用具製成。
必為無色、無嗅、不含細菌及有毒物質如二氧化硫、砒酸、銅、鉛等。
食用膠在食品加工中利用於濃化乳類,供為蛋白質代用品,臘腸、冰淇淋、各種糕等之製造中。
食用膠又為日常食品烹調的重要配料。
此外,利用於細菌的培養劑,各種內服、外用藥劑等之配劑等。
(陳振鐸)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