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12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家政●倫理教育】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6 22:56: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17 06:45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家政●倫理教育

 

倫理教育,為我國教育之根本。

 

教育以倫理道德為教材,倫理道德以教育為實踐,藉教育之功能,光大人性,健全人格,充實自我,提升品質,促進社會進步、和諧興繁榮。

 

倫理一詞,初見小戴禮樂記:「樂者,通倫理者也。」

 

鄭康成注謂:「倫猶類也,理猶分也。」

 

倫理係指事物的倫類條理而言;

 

引申言,則人人當守其為人之規則而各遵守其秩序。

 

簡言之,倫理,就是人與人相互關係中之道德或行為的標準,也即是做人的道理。

 

說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

 

禮記學記:「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是故,教育包涵「德」與「智」兩大要素。

 

可知倫理教育為我國道德教育之本,教育是一種啟發理性良知,以培養健全完美人格,達到止於至善之境地。

 

我國歷代賢德之君,莫不尊重五倫(五教)之教,作為德育萬民的規範。

 

尚書皐陶謨說:「天敘有典,勅我五典五惇哉。」

 

鄭玄說:「五典,五教也。」

 

孟子解說五教:「父子有親,君臣有義,男女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禮記謂五倫為五達道。

 

我國虞舜之五教、商之七教,及周之六行,皆以人倫道德為中心。

 

所謂虞舜五教,即教以人倫為本。

 

殷商七教,演進為「修六禮,以節民性;明七教,以興民德;齊八政,以防淫亂」。

 

商之七教,係指「父子、兄弟、夫婦、君臣、長卿、朋友、賓客」之倫常之教。

 

周之六行,係指「孝、友、睦、婣、任、恤」之德性標準;

 

皆教人孕育「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倫理德育之內涵。

 

孔子承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教,首先闡揚孝悌為入德之門。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

 

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此外,教忠教信,所謂盡己謂之忠,誠實孚人謂之信;

 

為處事謀國之道。

 

孟子之重義利之辨,仁民而愛物,即中庸所謂:「能盡人之性,故能盡物之性。」

 

國父孫中山先生,提倡恢復民族固有道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之八德,為我國立國之基本倫理精神。

 

國父說:「中國人至今不能忘記的,首是忠孝,次是仁愛,其次是信義,其次是和平…不但保存,並且要發揚光大,然後我們的民族地位,纔可以恢復。」

 

此為國父提倡修八德的緣起。

 

先總統蔣公倡導張四維,為人類生活之規範。

 

管子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蔣公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既張,國乃復興。」

 

四維,為我國國民必具之倫理精神修養,有之則興,無之則亡。

 

倫理、民主、科學是立國三民主義之本質,是中華文化的菁華。

 

加強推行國人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公民教育,以及民族精神教育等等,皆係倫理教育理論之實踐與力行,故倫理教育為一切教育的基礎。

 

(陳墉)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861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6 04:02 , Processed in 0.07616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