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9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戲劇●湘戲】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6 22:50: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戲劇●湘戲

 

湘戲,為湖南戲的簡稱。

 

或謂高腔與花鼓二者,為湖南固有之戲。

 

惟高腔即弋腔,乃自江西傳入者。

 

至於花鼓,雖以戲名之,但它始終未能成為一種完備的戲,且於湘戲也毫無影響。

 

本此,湘戲的來源,可以說完全是由外來的戲劇結合而成者。

 

所謂外來的戲,即崑曲、弋腔,以及皮黃三者。

 

此三種戲的傳入湖南,當以崑曲為最早,約在明代中葉。

 

次為弋腔,約在明代末葉。

 

最晚者為皮黃,約在清初以後。

 

崑曲在湖南流行的地區,為長沙、衡陽,和常德等地。

 

弋腔則流行於瀏陽、醴陵、湘潭一帶。

 

至於皮黃,可分兩方面來說,先是徽腔二黃流行於衡陽、祁陽,以及長沙等地。

 

其後,漢調傳入湖南,流行於岳陽和常德一帶。

 

原來漢調在湖北,是由傳入的徽調二黃,以及自陝西傳入的西皮結合而成的。

 

當它傳入湖南以後,當地人稱之為北路,而把先傳入的徽調二黃稱為南路。

 

這二者在當地結合在一起時,便稱之為南北路。

 

由於二者以皮黃為主調,所以也就是皮黃。

 

其與漢調皮黃所不同者,只是一為採用湖北方言,一為採用湖南方言而已。

 

湘戲的腳色名稱,主要的共有十類:一末,二淨,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跌,九老,十雜。

 

在這十類中,一末即頭靠生角,六外即二靠生角,十雜即大花臉,八跌即二花臉,五丑即三花臉,二淨即紫臉,三生即唱工生角,七小即小生,四旦即青衣,九老即老旦。

 

湘戲對於老生這一腳色特別重視,故於演技的要求上也十分嚴格,不但有文武之分,而且要唱做俱佳。

 

湘戲最早著名的頭靠老生為姜鍾雲,有湘劇程長庚之譽。

 

民國以來,則有歐元霞。

 

在唱工老生方面,早期有吳藻臨、羅萬善與言桂雲,後者因嗓音特佳而被譽之為「南叫天」。

 

民國以來,則有陳紹益,以演「金沙灘」一劇而享譽湖南。

 

在小生方面,著名的伶人,則有聶梅雲、張紅雲、周文湘、李芝雲,以及吳少芝等。

 

在旦角方面,有正旦與蹻旦之別,前者重唱工,後者重做工兼武打。

 

正旦名伶,有彭勵儂、楊白雲、郭玉嬌等。

 

蹻旦名伶,則有彭鳳嬌,所演「活捉三郎」一劇,比之平劇名角亦無遜色。

 

在淨角方面,湘戲分為大花、二花,及紫臉三種。

 

早期大花名伶,計有尹茂生、王春泉、譚卓林等,後期則有秦慶廷、徐初雲、龔湘雲、廖申翥等。

 

二花名伶,則有羅元德、賀華元等。

 

紫臉名伶,計有羅廷玉、郭少廷等。

 

在老旦方面,著名的伶人,有羅彩亭、張梅生、鄭德林等。

 

在丑角方面,名伶有彭長林、田太雲,蘇迎祥等。

 

湘戲的劇本,大多為崑曲、弋腔,以及皮黃所常演者,縱有改動,亦不甚多。

 

惟其如此,故唱腔也與此三者大致相同,只是方音較重而已(鄧綏)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843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6 01:4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