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戲劇●戲劇批評】 戲劇批評,係指研究戲劇的範疇、學說、原理、原則,以及戲劇的技巧等,做成綜合的看法。
其目的是對戲劇作品、演出與觀眾等的內涵、價值與欣賞的實質,做有體系的陳述。
戲劇是文學藝術中的一種,如同繪畫、雕塑、音樂等一樣的藝術,其作品本身並非是一種有組織的知識或思想的結構,換言之,其不能說明其本身的價值。
戲劇家自己不知所以然的寫出一部傑作,易卜生對他自己的PeerGynt一劇,認為並非寓言體的結構,即屬明顯之一例。
因此,戲劇作品一如其他文學藝術,不是學習的課題,而應視為研究的客觀對象,而戲劇批評,即屬將戲劇視為研究對象,進而使戲劇成為一種可談的知識。
戲劇批評是處理戲劇作品,但與戲劇作品本身分離,而自我單獨存在的一種思想與知識結構。
利用這套有體系的思想與知識,將戲劇作品的內涵、價值與欣賞說出來,這種知識正如歷史學家,將歷史上發生的事件,歸納於歷史觀念結構體系之中;
也如哲學家將世間的智慧,透過可以了解的觀念呈現出來。
因此戲劇批評家,即將戲劇作品的一切,從內在剖開,全盤托出。
發展成為這種戲劇批評,如同其他科學一樣,還要配合戲劇作品,研究成一種有體系的,以及層次分明的實質之統一知識結構。
以這種批評必須具有科學體系的制度化。
在這一方面,戲劇批評家必須研讀戲劇作品,透過科學上的基本方法-歸納法,歸納戲劇作品的學說、原理、原則,以及各種戲劇的技巧,形成所需要的一套批評學理知識。
在其歸納的過程中,正如歷史學家尋求歷史真象的證據一般。
歸納之結果的再進一步,是使批評理論從頭至尾,達到完全的前呼後應。
亞理斯多德的詩學,是一套完整,可視為準繩的批評理論,其程序、理論、原理,可應用到戲劇(以及其他文藝)上。
亞氏的研究,正如生物學家形成的一種有機體的體系,這一種體系才是戲劇批評的真正批評。
因此形成有科學體系的戲劇批評,必須注意以下二種重要的步驟:第一、要發展真正的戲劇批評,凡是確定僅是止於談談戲劇,而不能形成一套批評知識體系的批評,以及不具有體系意義的批評,皆予以排斥與摒棄。
第二、戲劇批評家除了要了解批評有其多變性與其他文學藝術的相關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保持自身批評的獨立性。
在近百年來,戲劇批評在戲劇的範疇內,已成為一種獨立的學問,派別不下幾十種,但具有科學體系的批評成為主流,也是主要批評方法。
(王士儀)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