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5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歷史文物●木刻版畫】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5 22:46: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歷史文物●木刻版畫

 

原始人類文字的發展,由結繩記事到圖書和書契,在陶泥、木、玉、石、獸甲、骨、金銅器等不同性質物體上裝飾,已有雕鏤的雛形了。

 

秦漢以印章為憑據,道教符咒以驅邪,佛教刊印經卷宣傳教義以消災祈福,已其複印的意義。

 

從畫像石、肖形印中可以發現到點、線、面構成的表現方法已經相當精鍊了。

 

中國對於線條包含的意識形態,有其特殊的形象和完整的意義,所謂「師自然」,亦即以人為中心通過「自然」而表現出來的意境,版畫亦復如此的刻劃出線條之「幽淡」「渾厚」「古樸」「清雅」都是從為人之道,觀照自然所得的結果。

 

唐咸通九年(西元八六八年)刊印之金剛經扉頁「祇樹給孤獨」說法圖,是現存最古木刻版畫,其線條以「白描」形式捉取物象的憑據,刀法純熟。

 

五代版畫的線條更趨緊湊平穩。

 

後晉開運四年(九四七)節度使曹元忠請匠人雕印的「大聖毗沙門天王圖」「大慈大悲救苦觀世音菩薩像」後者已題「匠人雷延美」刻工之名。

 

宋元版畫擺脫了宗教的羈絆,趨向於文學及日常用書,經、史、子、集、技藝、醫書、算書、雜類、平話、書譜無所不雕,為了忠實繪畫的勾勒,以雙刀平刻較缺乏木趣及刀味。

 

雕刻的形式有「新刊補注銅人腧穴鍼灸經」圖解木刻畫,「妙法蓮華經」佛書,樓「耕織圖」、「天竺靈籤」插畫形態,「四美圖」招貼版畫,通行民間南宋會子鉸鈔銅版紙幣更具獨特。

 

至元六年(一二六九)中興路刊本無聞和尚「金剛經註」中的經註與靈芝圖由朱墨兩色套印,開創彩色之道。

 

明代工商業繁榮,生產力提高,社會分工,再加上唐寅、仇英、陳洪綬、丁雲鵬等畫家親自參與版畫的起稿,風格更具不同,社會意識的改變,致使傳奇戲曲的發達,對於人物刻劃特別精緻,掌握版畫的木趣、刀味,黑白對比的調和在陳洪綬的九歌圖、木刻葉子、世德堂刊印「節孝記」表現得一覽無遺。

 

到了天啟、崇禎間,畫家胡正言與刻工汪楷合作參與,版畫已由繪畫一個人,雕刻一個人,刷印一個人演變至三雙眼睛三雙手結合之精心傑作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如「十竹齋書畫譜」、「十竹齋箋譜」中餖板水印之「指肉捺印」表現出不同物體的質感,豐富中國線條皴染,水墨濃淡變化的獨特韻味。

 

清代版畫仍承繼明末遺風,作品的構圖,形象及透視,多少受西洋的影響。

 

版畫作品有王概等編「芥子園畫譜」、沈瑜「圓明園畫譜」、上官周「晚美堂畫傳」、蕭雲從「離騷圖」、「太平山水圖」等。

 

殿版重要作品有焦秉貞「耕織圖」、宋駿、冷枚、王原祈等「萬壽盛典圖」、王石谷等「南巡盛典圖」。

 

清代版畫另具民族藝術的傳統風格及地方色彩之姿態出現,如河北楊柳青與蘇州桃花塢的年畫,「盡收天下事,兼圖里巷所聞。」

 

深得童叟喜愛。

 

如「麒麟送子」、「武松打虎」、「老鼠娶親」、「門神」,套用色彩以黑、紅、黃、籃、綠、紫原色為主,對比非常之強烈,日本發現到中國版畫是如此的普及和特殊,大量收藏並詳加研究,致使日本浮士繪在世界版畫上放出了異彩。

 

歐洲方面更不斷嘗試,創出了新穎技法,在世界藝術領域中造成了一大震撼。

 

而中國近年處於內憂外患百廢待興,力求嶄新的氣象,使版畫有創作性、時代性及突破性的發展,並具中國木刻版畫藝術特質及傳統風格猶待闡揚。

 

(蔡小瑛)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561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6 11:28 , Processed in 0.2656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