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科學●鹽度】 海水的含鹽總量,稱為鹽度(Salinity),通常以每一公升海水所含鹽量的公克數為單位。
一般大洋海水平均鹽度是千分之三十五左右。
海水的鹽度,往往是因地而異,至於影響鹽度的因素,不外蒸發量的大小、雨水或河水的多少、洋流的性質、潮汐的盛衰、結冰與融冰,以及海水對流作用等,如紅海(RedSea)和波斯灣(PersianGulf)一帶,海水鹽度高達千分之四十以上,係雨量少,日照強,蒸發盛所致。
中非剛果河(CongoR.)河口附近,海水鹽度在千分之二十以下,因剛果盆地雨量豐富所促成。
又北歐波斯尼亞灣(GulfofBothnia)的海水鹽度,竟低至千分之三.五,僅及一般正常海水鹽度的十分之一。
係緯度高,氣溫低,蒸發弱,陸上與海洋的結冰與融冰所使然。
因洋流的循環、潮汐的漲落,以及海水的對流等,使大洋海水鹽度,得到調劑之惠,故世界三大洋的鹽度,相差甚微。
如大西洋為千分之三十五.八,印度洋為千分之三十四.九七,太平洋為千分之三十四.八一。
如就全球三大洋等鹽度線(Isohalines)的水平分布來看,各洋鹽度與緯度高低有關。
赤道附近鹽度最低,而南北緯二十度左右最高。
蓋赤道附近終年多雨,而回歸線附近的氣候乾而熱。
海水鹽度也因深度而不同,通常近海水表層之海水鹽度較低,往下濃度遞增,一則是受陸上河川淡水或雨水之混入,沖淡鹽分,二則海水鹽度有自海面向下緩慢增加的事實。
不過增加到某一深度與程度,則以下穩定不變。
(何金鑄)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