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地學●營力】 營力(Agency,Agent),是造成地形或使得地殼變位、變形的力,亦稱為地形營力、地質營力。
在地表存有兩種作用相反的力:其一為剝削地表高處、填埋低處的力。
因為這種力的來源,得自地球的外部,故稱其為外營力,其作用則稱外作用。
外營力所具有的根源,係得自太陽的幅射能,它產生氣象的變化,其結果造成風、波浪、河流、冰河、地下水等對地表從事侵蝕堆積等作用。
由於這些外作用,發展成風蝕、海蝕、河蝕、冰蝕、溶蝕等各種地形。
外作用一般傾向削低地表之故,因而稱這種作用為削平作用,最主要的為河流的侵蝕作用,這種作用亦稱正規侵蝕。
與外作用相對立的,可使得地表造成很大的起伏,這種作用由於力的作用係得自地球的內部,故稱為內營力,其作用稱為內作用。
內營力之能的來源,迄今尚未明瞭。
在內營力中,有使得地殼變位、變形的地殼運動,有因岩漿灌入地殼內,或噴出地表的火成作用。
使得地殼變位、變形的地殼運動,亦稱地殼變動。
其中特別是比較局限某一區域所進行的運動,稱為造山運勁,其運動量在各地都不等,係屬比較激烈的一種運動。
可依其運動形式,分為造成地表彎曲的?
折運動;
地層由於橫厭力被擠壓成波狀的褶曲運動;
造成地殼斷裂,而兩側地塊且有移動的斷層運動(地塊運動);
以及僅在一側為斷層所造成整個地塊傾斜的傾動運動。
地下深處岩漿上昇,灌入地殼內部,可形成岩基、岩盤、岩株、岩床、岩脈等;
岩漿噴出地面,即造成各種火山,這與地形的造成有直接的關係。
而灌入地殼淺處生成淺處灌入岩體,噴出地表則生成熔岩流及火山等。
一般言之,由於內營力形成的地形稱為構造地形,由於外營力形成的地形稱侵蝕地形。
可是,實際上內營力與外營力往往同時發生,所以賓克(W.Penck)則用內作用與外作用的代數和來表達地形,根據兩者的強度,致成各種地形。
(盧秀如)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