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科學●鎂】 鎂(Mg),為周期表第二A族的金屬元素,質輕呈銀白色。
化性比鹼金屬不活潑,與多種物質結合。
於自然界不單獨存在。
以化合物狀態存在,已知的化合物超過六十餘種;
主要包括碳酸鎂、氯化鎂、氫氧化鎂、氧化鎂及硫酸鎂等。
鎂於自然界存量甚豐,可在水及地殼中發現。
地殼的百分之二.五為鎂所組成,占所有元素的第八位。
西元一八○八年德衛(Davy)發現鎂,一八三三年法拉弟(Faraday)利用伏特電池電解熔融氯化鎂,第一個製得金屬鎂。
今天製取鎂的方法通常採用電解法和矽鐵法。
鎂的原子序十二,原子量二四.三一二,晶體為六方最密堆集構造,密度在攝氏二十度為一.七三八克/毫升,比熱在攝氏二十五度為○.二四五卡/克,熔點為攝氏六百五十度,沸點為攝氏1110±10度,燃燒熱一百四十五仟卡/克莫耳。
化性活潑,與沸水作用產生氫氣。
能與大部分非金屬反應。
除鉻酸和氫氟酸外,與所有酸作用。
當作催化劑,催化有機的縮合、還原、加成和脫鹵等反應。
在無水乙醚中,與鹵烷作用形成很重要的格林納試劑。
鎂通常用做低密度的合金,在製造其他強陽電性金屬時,當做還原劑。
鎂於空氣中燃燒,放出強光和很熱的火焰,用於製造燃燒彈、照明彈和鎂閃光燈泡。
生物體內也非常需要鎂,存在於葉綠素中的鎂離子,用於進行光合作用。
人體的肌肉、骨骼及血液裏都有鎂,在許多生化過程中,擔任重要的任務。
(謝貞雄)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