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科學●薄膜臆說】 細胞內液與細胞外組織間液的組成不同,此一特性有賴細胞膜來維持。
細胞膜對於細胞內的蛋白質及其他有機陰離子,不容通透,而這些陰離子構成了細胞內陰離子的大部分;
但對於陽離子的鈉及鉀,較可通透。
尤其是對鉀離子的通透性,為鈉離子的五十至一百倍。
鉀離子順著濃度階梯,擴散至細胞外,但與其搭配存在的陰離子,無法通過細胞膜,仍留在細胞內,故膜外陽離子較多,膜內陰離子較多,結果膜內、外產生了一種電位差。
膜電位之大小,取決於二因素:鈉、鉀及氯等離子的分布,及細胞膜對它們的通透性。
就靜止的細胞而言,鈉離子濃度之改變,對於膜電位值並無多大影響。
但細胞外鉀離子濃度增加,則靜止膜電位下降。
將兩根電極置於單一的神經軸突表面上,再經過一放大器,連接於陰極射線示波器上,結果並不見有電位差,但是若其中一根電極插入細胞內,則可見靜止的細胞內、外有恆定的電位差存在。
此稱靜止膜電位,其大小約為七十毫伏特(mV),因為細胞內對細胞外帶負電荷,所以常以負值表示。
雖然靜止的細胞膜處於極化狀態,膜內帶負電,膜外帶正電,但當產生動作電位時,細胞膜對鈉離子的通透性增加,而使膜內的正電位增加,甚至使細胞膜內、外之電位正負相反。
因鈉離子通透性之改變,為時甚短。
當尖形電位出現前,稱為去極化,尖形電位出現後,稱為再極化,此時鈉離子的通透性,又再恢復原先之狀況。
(沈冠雄)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128 |